1
狄拉克
拿諾貝爾獎 我有點害羞 超模君昨晚講了10位物理學家(傳送門),然后評論區要爆炸了。。。 模友紛紛為沒被提名的物理學家抱不平。 確實,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物理學家,超模君一雙手肯定數不過來。 所以,今晚超模君繼續數咯! 1 狄拉克 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給出描述相對論性費米粒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并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2 盧瑟福 歐內斯特·盧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 1871-1973),他首先在實驗中發現了放射性的半衰期,并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在1911年,他證明了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了盧瑟福原子模型(行星模型)。1920年,他又發現了質子。 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后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3 費曼 理查德·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1988),量子電動力學的創始人。
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這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費曼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還是一位碩果累累的教育家。他有一種特殊能力,就是能把復雜的觀點,用簡單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 他在《費曼物理學講義》前言中寫道:我講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幫助你們應付考試,也不是幫你們為工業或國防服務。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讓你們欣賞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學觀察它的方法。 費曼學生這樣評價費曼:正如他喜歡談論的原子微粒一樣總是處于動態之中,像個舞蹈演員,昂首挺胸地走來走去,雙手畫出復雜而優美的弧線。 4 海森堡 維爾納·卡爾·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于1925年創立起了矩陣力學,并提出不確定性原理以及矩陣理論。
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有作為的科學家之一,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名列第43位。
5 朗道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1968),他是物理學界公認的具有天才頭腦的人物,號稱世界上最后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 1958年,蘇聯原子能研究所為了慶賀朗道的50壽辰,送了他一塊大理石板,板上刻了朗道平生工作中的10項最重要的科學成果,把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總結為'朗道十誡'。
6 玻爾茲曼 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1844-1906),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推廣了麥克斯韋的分子運動理論而得到有分子勢能的麥克斯韋-玻耳茲曼分布定律。 在1872年從更廣和更深的非平衡態的分子動力學出發,得到H定理,這是經典分子動力論的基礎。從此,宏觀的不可逆性、熵S及熱力學第二定律就得以用微觀幾率態數W來說明其統計意義了,特別是他引進玻耳茲曼常量k而得出的S=k·logW,已成為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 墓碑上的公式 7 費米 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 1901-1954),現代物理界少有的同時在理論和實驗方面都有一流建樹的物理學家,他領導的小組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 費米一生的最后幾年,主要從事高能物理的研究。
8 泡利 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對自旋理論和量子力學的研究(泡利矩陣),以及他在1925年發現的泡利不相容定理。早在1931年,他就預測了中微子的存在,并以接近光速穿梭在宇宙之中。
9 居里夫人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蘭語:Marie Sk?odowska-Curie,1867-1934),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10 楊振寧 楊振寧(傳送門),量子場論的奠基人,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人說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楊振寧在物理學歷史上保守估計可以排到前十五位,進前十的希望很大,是亞洲裔中唯一一個可以和物理學歷史眾神比肩的物理學家。 每次讀完這些大牛的事跡,總有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最可怕的是有些大牛根本不屑于諾貝爾獎:我只是對這個感興趣,并沒有想過要拿獎!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編輯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