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縮砂仁》原文: 味辛,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和中調氣,行郁消渴,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陽而化谷,嘔吐與泄利皆良,咳嗽共痰飲俱妙,善療噎膈,能安胎妊,調上焦之腐酸,理下氣之穢濁,除咽喉口齒之熱,化銅鐵骨刺之鯁。 清升濁降,全賴中氣,中氣非旺,則樞軸不轉,脾陷胃逆。凡水脹腫滿、痰飲咳嗽、噎膈泄利、霍亂轉筋、胎墜肛脫、谷宿水停、泄穢吞酸諸證,皆升降反常,清陷濁逆故也。瀉之則益損其虛,補之則愈增其滿,清之則滋其下寒,溫之則生其上熱。緣其中氣堙郁,清濁易位,水木下陷,不受宣瀉,火金上逆,不受溫補也。惟以養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調其滯氣,使之回旋,樞軸運動,則升降復職,清濁得位,然后于補中扶土之內,溫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無有憂矣。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沖和條達,不傷正氣,調理脾胃之上品也。 去殼,炒研,湯沖服,則氣足。 要點(1) 砂仁入脾胃,和中調氣,行郁消渴,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陽而化谷。 黃師在這里說,非常多的病癥都是因為中氣不旺、樞軸不轉、脾陷胃逆,例如水脹腫滿、痰飲咳嗽、噎膈泄利、霍亂轉筋、胎墜肛脫、谷宿水停、泄穢吞酸諸證。在這些證狀下,若瀉之則益損其虛,補之則愈增其滿,清之則滋其下寒,溫之則生其上熱。這個時候,應該加一些和中之藥物,使得中氣輪旋恢復,然后加入升肝脾、降肺胃的藥物,則可以達到目的。而這樣的和中氣之藥,砂仁算是上品。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沖和條達,不傷正氣,調理脾胃之上品也。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何首烏》原文: 味甘,性澀,氣平,入足厥陰肝經。養血榮筋,息風潤燥,斂肝氣之疏泄,遺精最效,舒筋脈之拘攣,偏枯甚良,瘰疬癰腫皆消,崩漏淋漓俱止,消痔至妙,截瘧如神。 何首烏滋益肝血,榮舒筋脈,治中風左半偏枯之病甚佳。輔以燥土暖水之味,佐以疏木導經之品,絕有奇功,而不至助濕敗脾,遠勝地黃、龜膠之類。方書謂其黑發烏須,悅顏卻老,理頗不虛。蓋陰者,陽之宅也,肝血溫升,生化魂神,血敗則溫氣亡泄,魂神脫矣,未有宮室毀壞而主人無恙者也。 何首烏滋肝養血,則魂神暢茂,長生延年,理有必至。但宜加以扶陽之藥,不可參以助陰之品。庸工開補陰之門,龜、地之殺人多矣。 米泔換浸一兩天,銅刀切片,黑豆拌勻,砂鍋蒸曬數次。 要點(2) 何首烏養血榮筋,息風潤燥。 首烏也是仲景沒有使用的藥,但是在《四圣心源》中用的比較多。黃師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陰陽》中的“陽虛”的天魂湯加減中就用了首烏,天魂湯是黃師的第三方,可見其重視程度。何首烏滋益肝血,榮舒筋脈,治中風左半偏枯之病甚佳。輔以燥土暖水之味,佐以疏木導經之品,絕有奇功。《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陰陽》:天魂湯,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 要點(3) 何首烏不會助濕敗脾,但宜加以扶陽之藥,不可參以助陰之品。 何首烏滋肝養血,宜輔以燥土暖水之味,佐以疏木導經之品,則不至助濕敗脾,遠勝地黃、龜膠之類。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肉蓯蓉》原文: 味甘、咸,氣平,入足厥陰肝、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暖腰膝,健筋骨,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 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濕木郁,下竅閉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濕,中氣愈敗矣。 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非溢美之詞。 要點(4) 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 肉蓯蓉的作用體現在《四圣心源.卷六 雜病解中.便堅根原》的肉蓯蓉湯,肉蓯蓉滋肝潤腸,滑大便。而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黃師在使用藥物的時候,非常重視其對脾胃的影響。肉蓯蓉不滋濕敗脾,所以深得黃師喜歡。而在《四圣心源.卷六 雜病解中.痢疾根原》與《四圣心源.卷十 婦人解.產后根原》中,均用肉蓯蓉以滋肝潤腸,滑大便。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丹參》原文: 味甘,氣平,入足厥陰肝經。行血破瘀,通經止痛,癥瘕崩漏兼醫,磨堅破滯,行瘀血,調經安胎,一切癰疽、痂癩、癭瘤、疥癬皆良。《本草》謂其破宿血,生新血,落死胎,疏通血脈,治腳膝痿痹。走及奔馬,行血之良品也。 要點(5) 丹參行血破瘀,走及奔馬,行血之良品也。 丹參是仲景先師沒有使用的藥,所以沒有出現在《長沙藥解》中。黃師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氣血.血瘀》的破瘀湯以及《四圣心源.卷十 婦人解》中眾多與經血瘀滯相關的方子中使用。故我們知道其“走及奔馬,行血之良品”非浪得虛名也。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元參》原文: 味甘,微苦,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清肺金,生腎水,滌心胸之煩熱,涼頭目之郁蒸、瘰疬、斑疹、鼻瘡、喉痹皆醫。 元參清金補水,凡瘡瘍熱痛、胸膈燥渴、溲便紅澀、膀胱癃閉之證俱善。清肺與陳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澤瀉同服。輕清飄灑,不寒中氣,最佳之品。 要點(6) 元參清肺經,生腎水。 元參是仲景沒有使用的藥,但是在《四圣心源》中用的比較多。黃師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陰陽》中的“陰虛”的地魄湯中就用了元參,地魄湯是黃師的第二方,可見其重視程度。元參清肺經,生腎水,則與陳皮、杏仁同服;利水則與茯苓、澤瀉同服。 要點(7) 元參不寒中氣,最佳之品。 黃師用元參的方子比較多,以其不寒中氣也。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茅根》原文: 味甘,微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清金止血,利水通淋。 白茅根清金利水,斂血通經,治喘噦煩渴,吐衄崩漏,經閉溺澀,水腫黃疸。初生茅針,止衄血便血,收金瘡流血,清腫敗毒,下水潰癰。酒煎服。一針潰一孔,二針潰二孔。 花止吐血,治金瘡流血。 要點(8) 茅根清金止血。 黃師僅僅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氣血.吐血》中的白茅湯,用以治零星吐血者。血之零吐紅鮮者,雖緣土濕胃逆,而肺家不無上熱,瀉濕降逆之中,自宜加清肺之藥。白茅清金止血,故用之也。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紫蘇》原文: 味辛,微溫,入手太陰肺經。溫肺降逆,止喘定嗽。 紫蘇辛溫下氣,治咳逆痰喘、嘔吐飲食,利膈通腸,破結消癥。兼驅腰膝濕氣。解蟹毒。 要點(9) 紫蘇辛溫下氣,溫肺降逆,止喘定嗽。 紫蘇辛溫下氣,溫肺降逆,止喘定嗽。紫蘇還有解表發汗的功能。在《四圣心源.卷七 雜病解下.濕病根原》:若發熱惡寒,是表邪閉固,加紫蘇、青萍,以發其汗。 要點(10) 紫蘇解蟹毒。 《金匱懸解.卷二十四 附錄》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蘇煮汁,飲之三升;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 《玉楸藥解.卷一 草部.薄荷》原文: 味辛,氣涼,入手太陰肺經。發表退熱,善瀉皮毛,治傷風頭痛,瘰疬疥癬,癮疹瘙癢。滴鼻止衄,涂敷消瘡。 要點(11) 薄荷辛涼,發表退熱,善瀉皮毛。 薄荷辛涼之性,入手太陰肺經,發表退熱,善瀉皮毛。薄荷在《黃元御醫學全書》中,僅僅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精神.精遺》中的“靈雪丹”中使用,為精遺不止的救急丸。 《玉楸藥解.卷二 草部.千金子》原文: 味辛,微澀,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經。瀉水下痰,決瘀掃腐。 千金子下停痰積水,一掃而空,功力迅速,遠勝他藥,亦不甚傷中氣。凡食積血塊,老癖堅癥,經閉胞轉,氣臌水脹,皆有捷效。兼瀉蠱毒,療蛇咬,點黑痣贅疣,愈疥癬?黯。 去殼服。白仁紙包,壓去油,凈取霜,每服十粒。亦名續隨子。 要點(12) 千金子下停痰積水,一掃而空,功力迅速,遠勝他藥,亦不甚傷中氣。 千金子,又名續隨子仁。《四圣心源.卷五 雜病解上.痰飲根原》:痰之陳宿纏綿,膠固難行者,加枳實開之;上脘之痰,可從吐出,中脘之痰,可從便下;一切痰飲,用瓜蒂散吐下之,功效最捷;續隨子仁,驅逐痰飲,亦良物也。 《玉楸藥解.卷二 木部.韶腦》原文: 味辛,性熱,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通經開滯,去濕殺蟲。 韶腦辛烈之性,通關透節,去濕,逐風寒,治心疼腹痛,腳氣牙蟲,疥癬禿瘡。箱籠席簟,殺蠹辟虱。 要點(13) 韶腦辛熱,通經開滯,去濕殺蟲。 韶腦,又名朝腦,在《黃元御醫學全書》中,僅僅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精神.精遺》中的“靈雪丹”中使用,為精遺不止的救急丸。 《玉楸藥解.卷二 金石部.陽起石》原文: 味咸,微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起痿壯陽。止帶調經。 陽起石溫暖肝腎,強健宗筋,治寒疝冷瘕,崩漏帶下,陰下濕癢,腰膝酸疼,腹痛無子,經期不定。 要點(14) 陽起石溫暖肝腎,強健宗筋。 陽起石在《黃元御醫學全書》中,僅僅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精神.精遺》中的“靈雪丹”中使用,為精遺不止的救急丸。 《玉楸藥解.卷六 鱗介魚蟲部.》原文: 味辛,微溫,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澀精助陽,敗毒消腫。 蟾酥研,涂抹塵頂,治精滑夢遺,磨點瘡頭,治疔毒癰腫,摩腰暖腎,揩牙止痛。辛烈殊常,入缽擂研,氣沖鼻孔,噴嚏不止,沾唇麻辣,何能當者。外科家因做小丸服,甚非良善之法也。 要點(15) 蟾酥辛溫,澀精助陽,敗毒消腫。 蟾酥辛溫,澀精助陽,敗毒消腫。蟾酥在《黃元御醫學全書》中,僅僅在《四圣心源.卷四 勞傷解.精神.精遺》中的“靈雪丹”中使用,為精遺不止的救急丸。有一個小的矛盾點,一方面黃師在《四圣心源》這么重要的書中,描述了靈雪丹的制法用了蟾酥,另一方面在這里描述“外科家因做小丸服,甚非良善之法也”。 《玉楸藥解.卷七 人部.乳汁》原文: 味甘,性涼,入手太陰肺、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清肺除煩,滋肝潤燥。 乳汁以肝血化于肺氣,即朱汞變為白金,養育嬰兒,滋生氣血,全賴夫此。內傷虛勞,為小兒熱吮,極佳,非尋常草木所能及也。一離人身,溫氣稍減,但存冷汁,其質寒滑滋潤,絕無補益。血得氣化,溫變為肅,暖服不熱,冷飲則涼,潤肺滋肝,是其長耳,抑陰扶陽,非所能也。 至乳酥、乳酪之類,冷食寒飲,極損中氣。惟塞外、西方之民,脾胃溫燥,乃相相宜。陽虧土濕,切當遠之。噎膈濕旺之病,朱丹溪以為燥證,而用乳酪,濕滋土敗,其死更速。點眼病甚良,解食牛中毒。 要點(16) 乳汁甘涼,清肺除煩,滋肝潤燥。 乳汁是肝血化于肺氣,故為白色,養育嬰兒,滋生氣血,極佳,非尋常草木所能及也。 要點(17) 乳汁熱吮為佳。 乳汁一旦離開人身,溫氣則稍減。若存放久而冷卻之后,則質寒滑滋潤,絕無補益。 要點(18) 乳酥、乳酪之類,冷食寒飲,極損中氣。 乳酥、乳酪之類的食物,包括我們日常見到的各種乳制品,都是乳汁離開母體之后,冷凝熬制而成,都屬于冷食寒飲,極損中氣。只有塞外、西方人士,脾胃溫燥,乃相相宜。一般人,特別是陽虧土濕之人,如噎膈濕旺之病,切當遠之。 來自360百科: 麝香性辛、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要點(19) 麝香辛溫,開竅散瘀。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 來自知乎: 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發之功效。《神農本草經》曰:“今處處種之。有黑白二種,入藥用黑者。緊小者為雄,用之尤佳。”也就是說雄黑豆是小黑豆而非大黑豆。《神農本草經》是數千年前著述的,而那個時候只有黃仁黑豆,綠心黑豆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品種。所以說雄黑豆就是黃心小黑豆,就是效力強的黑豆(相對于其他豆類)。 要點(20) 黑小豆補腎。 黑豆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發。 |
|
來自: 中轅國醫館 > 《四圣心源隨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