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自古以來居天下要位。簡稱“蘇”,省會南京,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在中國歷史上,江蘇人杰地靈,英雄輩出,生帝王如高祖劉邦、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出美人如西施、虞姬、陳圓圓;起梟雄如項羽、孫權、吳三桂,且歷朝歷代文豪林立。截止2016年,江蘇省共有1個副省級市(南京)、12個地級市。其中,地級市連云港獲稱為“中國十大幸福城市”之一,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一 連云港,簡稱“連”,古稱“海州”,因面向連島、背倚云臺山,又因連云港港,得名連云港。從地理位置來看,連云港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東臨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省臨沂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和宿遷市毗鄰,南與江蘇省淮安市和鹽城市相連,北與山東省日照市接壤。史書上對連云港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夏商時代,距今已有4000余年,歷史悠久。經歷朝歷代精心運作,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過長期的開發建設,如今已成長為世界性港口城市之一。 二 在中國歷史上,夏商時代:屬徐州人方東夷。西周時代:屬青州(一說兗州)人方國東夷。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魯后楚,屬郯子國。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東漢時期隸屬于徐州刺史部東海郡,該郡轄13個縣。三國魏時屬東海國,該國轄11個縣。西晉時期隸屬于徐州東海郡,該郡轄12個縣。東晉時期屬東海郡,先后歸于后趙、前燕、南燕、東晉。該轄7個縣。南朝前期屬東海郡。宋太宗時期,分天下為十五路,海州屬淮南路。宋神宗時期,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路,海州屬淮南東路。元世祖時期,升為海州路總管府。 三 其次,明太祖時期,海寧州復改名海州,屬淮安府,廢朐山縣,沭陽縣直屬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和贛榆縣,從唐貞觀元年(西元627)以來的局面從此被打破,相當于今天連云港區、贛榆縣、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同年,廢江南行中書省,海州屬中書省淮安府。明太祖廢行中書省,淮安府歸六部直轄。明思宗年間,海州為滿清侵占。清順治時期,設江南省,屬江南省淮安府。清康熙時期,江南省分出江蘇省,海州屬江蘇省淮安府。清雍正時期,海州升為直隸州,民國時期,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 四 新中國成立后,仍屬山東魯中南行政區。先稱新海連特區后稱新海連市,轄新海市、連云市、云臺辦事處(后又分前云臺區、后云臺區)兩市一區。新海連市時,轄新華區、民主區、錦屏區、浦西區、云臺區、連云區等7個區。1950年5月,新海連市和東海縣合并為新海縣,年底恢復新海連市和東海縣建制,隸屬山東省臨沂專區。2001年撤銷云臺區,將云臺區的朝陽鎮、徐圩鎮、板橋鎮和中云街道劃歸連云區管轄,南城鎮、花果山鄉、云臺鄉和猴嘴街道劃歸新浦區管轄。2014年,撤銷贛榆縣,設立連云港市贛榆區;撤銷新浦區、海州區,設立新的連云港市海州區。 五 2015年,連云港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全市實現GDP2160.64億元、居民收入19418元,位居全省第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連云港從自身出發,關系民生,惠民利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增強居民生活指數,由央視財經頻道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公布了“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名單,連云港位列名單之中。連云港市的受訪者感覺幸福的比例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文:凌晨小米粥 微信號:凌晨小米粥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