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是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最常見的疾病,此病患者最常見癥狀是突發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反應遲鈍、失去平衡、吞咽困難、言語困難、意識障礙或抽搐等。 針對腦梗死患者最常見的手部腫脹, 應該采取怎樣的康復措施呢?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手部腫脹的臨床表現—— 1、水腫以手背最為明顯,皮膚皺紋消失,水腫處柔軟、膨隆。 2、手的顏色發生變化,呈粉紅或淡紫色。 3、感覺手有些溫熱,有時有潮濕感。 1、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對手和手指的壓力。 2、在背側腕骨之間及與掌骨連接區出現明顯堅硬的隆凸。 3、通過放射檢查,可以發現典型的骨質疏松改變。 1、腕關節屈曲伴尺側偏,背伸受限。 2、前臂旋后嚴重受限。 3、手掌變平,大、小魚際肌群明顯萎縮。 4、掌指關節不能屈曲,外展活動微乎其微。 5、近端指間關節和遠端指間關節固定在微屈曲位上,但不能再屈曲。 患側手部腫脹是腦梗死后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常常表現為發病后1~3個月內突然出現繼發性的手部腫脹和疼痛。患者由于血液流通不暢,尤其是行動不方便的肢體最容易出現腫脹。如果不治療,將導致關節的僵硬,甚至是永久性的手指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手部功能,妨礙患者的全面康復,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而且由于消腫時間較長,等自然消腫后常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患者功能恢復。因此,康復護理越及時,手消腫越早,手功能恢復越大,對提高生活質量就越有利。 主動、被動運動過程中,肌肉在收縮、舒張過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泵”作用,可促進水腫程度的改善,打破“疼痛-制動-活動障礙”的惡性循環。 此康復鍛煉的目的在于加強患側肢體功能鍛煉,可增加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采用40~50攝氏度的溫水與5~10攝氏度的冷水, 先浸泡溫水2~3分鐘, ↓ 再浸泡冷水1~2分鐘,反復進行5~10次, ↓ 最后于熱水浴期結束。 這樣可促進組織液經淋巴或靜脈回流,促進血液循環以消腫。 有研究發現: 冷熱交替漩渦浴能明顯改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上肢疼痛、水腫、肌張力、運動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 主要通過多腔氣囊依次有順序地反復充放氣,形成對組織和肢體的循環壓力,促進血液和淋巴的流動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加速肢體組織液回流,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患者可將患側肢體擺放在相對高的位置,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血液回流,減少水腫。 選用一條直徑1~2mm的線繩由遠端向近端纏繞拇指、然后是其他手指,之后開始纏手,直纏到腕關節上。 在指甲處做成一小環開始纏繞, 這樣不會壓迫敏感的表皮。 ↓ 然后,快速有力地向近端纏繞至指根部不能再纏為止。 ↓ 纏完后,應立即從指端繩環處迅速拉開纏繞的線繩。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 康復醫學科主任 沈潔 副主任醫師)
|
|
來自: 小五zlsmeex53x > 《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