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20:止咳方,主治風邪戀肺之咳嗽 【組成】 蟬衣6g,僵蠶10g,杏仁10g,前胡10g,半夏10g,紫菀15g,炙百部15g,射干15g,白前15g,柴胡15g,黃芩15g,枳殼9g,桔梗9g,生甘草9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前胡 【功效】 疏風清宣,理氣化痰。 主治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等屬風邪戀肺之咳嗽。 【療效評定】 朱硯萍運用治咳方治療慢性咳嗽110例,結果:臨床控制5例,顯效28例,有效48例,無效29例,總有效率為73.6%(引同方源)。 生甘草 【按語】 《素問·咳論》認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氣”,“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肺為“嬌臟”,易受內、外之邪侵襲而為病,病則宣肅失常、肺氣上逆,發為咳嗽。咳嗽有外感、內傷之分,臨床上有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痰濕蘊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等證。慢性咳嗽屬本虛標實之證,呈反復發作之特點,而發作與外邪侵襲有關。外邪之中,又以風邪為首,故慢性咳嗽常以風邪為先導,且久咳者大多郁而化熱,臨床上最常見證型是風熱犯肺。 因此,治療時首先治標祛邪,治則為疏風清宣,理氣化痰,佐以清熱,在止嗽散和小柴胡湯基礎上擬定治咳方。方中蟬衣、僵蠶均歸肺經,長于輕疏利咽,因輕清上浮,輕可去實,與止嗽散原方相比,原方用荊芥,但荊芥屬溫宣類藥,故改用蟬衣、僵蠶,取其清宣之意;紫莞、百部兩藥味苦,都入肺經,其性溫而不熱,潤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射干、前胡性涼,白前、半夏性溫,均善于降氣化痰,杏仁兼有宣肺降氣之功,上述諸藥與紫莞、百部合用,加強化痰止咳作用。 紫菀 《河間六書·咳嗽論》云:“治咳者,化痰為先,化痰者,下氣為先?!苯酃?、枳殼兩藥協同,一宣一降,重在理氣;柴胡、黃芩兩藥合用重在清泄肺熱。綜觀全方,溫涼兼施,雖藥味較多,但通過上述配伍,宣降并用,“大有啟門驅賊之勢”。觀察結果顯示,用治咳方治療慢性咳嗽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以風邪戀肺型為主(喉癢咳嗽)的慢性咳嗽療效優于痰飲咳嗽(以咳痰為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