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齊盆景2017-04-18閱讀原文 2013年6月 上圖是一顆已經培育了四年的三角楓。拍照時剛剛進行了部分摘葉并蟠扎造型。遠端又長又直的枝條是特意留的“犧牲枝”。“犧牲枝”是用來增粗下部的樹干的。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犧牲枝”不會被修剪,所以生長很旺盛,能為枝條下面的樹干提供豐富的營養以增粗樹干。當下部樹干達到需要的粗度時,“犧牲枝”就會被無情的舍去。這也正是“犧牲枝”名字的由來。“犧牲枝”可以有效的縮短盆景成型的時間。 造型好后,下地放養,以加快生長速度。 2015年1月 三角楓生命力旺盛,下地放養一年多后,可以看到主干和“犧牲枝”都增粗了很多。“犧牲枝”已經長到和主干差不多粗度了。 此時覺得主干已經到了想要的粗度。可以切除“犧牲枝”了。之所以現在不去除,是因為時值冬季,植株已經進入休眠期,此時切除的話,傷口恢復會很慢。所以一般主張在植物的生長期進行修剪。 2015年3月 2015年3月,春季到來。如圖,三角楓已經開始出芽,逐漸恢復生長。準備此時進行修剪。由于“犧牲枝”較粗,一次性剪去的話會留下一個很大的傷疤,傷口的愈合會比較緩慢,并且樹勢也會受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于是準備分階段去除“犧牲枝”。關于分階段去除大枝這個技巧,前天的文章專門講了,感興趣的盆友可以去看一下以前的文章《盆景學堂 去除大枝的小技巧 不得不看!》。 如上圖所示,只對“犧牲枝”切除了一半。等傷口愈合后再切除另外一半。 2015年5月底。進行了摘葉。任由“犧牲枝”繼續生長。 2016年1月 2016年1月,從地里挖出上盆培育。此時“犧牲枝”還未完全去除。準備晚一點再去。 離最終成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由于之前的不斷蓄剪,頂部的枝節短且密,并且出枝結構合理,這兩點是最為讓人滿意的地方。以后也將是這棵小樹樁的亮點。 運用這種方法養樁最大的好處就在于成型快。在蓄養主干的同時可以同時養枝和布局。 接下來,還會在頂部重新選擇一條“犧牲枝”,以增加頂枝的粗度,使整個樹干的粗細過渡更加自然協調。同時再養一養枝條,使冠幅更加豐滿。到那時,這件小品三角楓才算是大功告成。 ——- END -—— 喜歡這樣的實操文章,就請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