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我們這代人的童年記憶,也是經受時代洗禮屹佇不倒的經典之作。吳承恩所開玄幻先河,雖然趕不上如今各大修仙IP賺錢的門路,可西游記自身所帶的IP價值至今還養活著一幫腦殘編劇們。 當然,今天的文章并不是吐槽西游改編系列的,而是如今為什么看西游記笑不出來了。這部給予我們太多歡笑的作品,究竟承載著怎樣的一套普世體系?其實,論當今社會的人情世故、冷暖是非,吳承恩比我們都看的明白。 我們的童年記憶里,孫悟空絕對是英雄般地存在。他上天入地,舞棍大鬧天庭,取經之路上降妖除魔,七十二般變化,主角光環耀眼無比。但就是這么一個人,他當真無所不能嗎? 事實上,當我們仔細觀察取經前的孫悟空,就會發現他是個典型的自由主義者。他不愿意受到世俗的規矩,孑然獨立,尋得造化之地安居樂業。后來去東海鬧了是非,被天庭派來的太白金星招安當了弼馬溫。 當然,孫悟空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不能說他有野心。 他不想被邊緣化,不想當個不入流的官低人一等。事實上,如果官銜真以能力分配,那孫悟空可能沒這個煩惱。但天庭的官,真的是靠實力當的嗎?顯然不是。在這里我們能發現天庭的邏輯:你犯了事,我就招安你。你當上了奴才,就不能再由著性子做事。 但令天庭沒想到的是,這只猴子太不懂事,他不愿意當天庭的打手。所以,他只能被慢慢摧毀。怎么摧毀呢?西行取經就是摧毀他最好的辦法。 我們現在看來,取經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宣揚佛法,等于是打廣告。 金主爸爸是佛祖,項目執行經理是觀音菩薩,而唐僧,充其量是個團隊的經理。 按照我們現在的創業團隊的人力構成來看,唐僧師徒四人外加一匹馬,這支創業團隊優秀嗎?雖然很多人都按照管理學的方法研究過其可行性,但假如是老板去招聘,會找這樣的人嗎? 管理者唐僧,雖然意志堅定,可自身能力太差,他給員工連雞血都不會打,如何管理好這支團隊的呢?再看看豬八戒,雖說圓滑世故,可三天兩頭惦記著摞挑子不干,這樣的員工老板敢收?至于沙和尚,老實本分,雖然實力差了點,但忠誠度高,會和稀泥。 西行取經開始了,摧殘孫悟空的行動也拉開了序幕。 有人問,孫悟空這么不好管理,當初佛祖直接關他幾萬年不就行了,為什么放他出來取經? 因為孫悟空這個人有名氣,他是自帶流量的。他大鬧天宮,五洲四海的人都知道。在取經路上,他打打妖怪造造聲勢,比其他人苦口婆心宣傳會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安排孫悟空西行取經,既表明了天庭的大度,又為西天佛家做廣告宣傳,同時磨滅了孫悟空的自由主義精神,可謂一舉多得。 那么,是什么讓我們笑不出來的呢? 在取經路上,孫悟空遇見的大多數妖怪,都是神仙和各路菩薩的坐騎門童。每當孫悟空要舉棒打死時,他們就會跳出來:悟空,棒下留牛、獅子、老虎。 這么畜生都有后臺,做錯事搬出后臺,孫悟空還不能不給他們面子。 再后來,孫悟空學聰明了,他遇上事懶得那么拼命了,找天庭問問,又是誰家的貓貓狗狗走丟了,趕緊下界收了吧。 當然,孫悟空也確實遇見了一些強敵,他懂得了一個道理:自己并非是最厲害的,那些出來創業的妖怪都敢打敢拼命,之所以當年僥幸鬧了天宮,或許是那些拿俸祿不辦事的神仙放水了。 這太有可能了。 一回兩回,孫悟空還招架的住。九九八十一回呢,他還能招架的住嗎? 西游記最后最諷刺的事莫過于,師徒四人取經的時候忘記給兩位菩薩行“方便”了,然后傻呵呵的帶著白卷返回大唐了。落水后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又返回西天討個說話。西天給出的官方說法是,八十一難少了一回,這是最后的考驗。 可事實呢?九九八十一難不過是個噱頭,教他們學會“方便”才是真的。 這又給孫悟空上了生動的一課。 至此,孫悟空也被改造的差不多了。 讓我們回到西游記最初的場景,假如孫悟空自立門戶,于天庭抗爭把“齊天大圣”這桿旗扛起來了,那還會有后來的故事嗎? 如同《水滸傳》一樣,《西游記》最后也給了個招安的結局。孫悟空不再是那個活靈活現、神通廣大的猴子了,而是神殿里冷冷的一尊佛。所謂的斗戰勝,不是戰無不勝,而是它再無想要斗戰勝的東西了。 或許,這正是我們笑不出來的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