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晁錯論》中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國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講到宋代開國功臣楊信為了避免太祖與太宗的猜忌,裝啞12年,臨終開口卻一直謝主隆恩,最終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在唐代,有一個比他更能“裝”的,他一直裝傻36年之久,最終成為一代明君,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低賤的出身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子,在憲宗的二十個兒子中,李忱的出身并不算好。首先,他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而且他生母鄭氏也有一個曲折的人生。她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锜的侍妾,后來李锜謀反被殺,鄭氏也就被沒入后宮,成為郭貴妃的貼身侍女。然而機緣巧合之下,她竟然被被憲宗臨幸,后來就生下了李怡。 皇帝家的傻兒子 李忱出生之時,已經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安史之亂讓大唐一蹶不振,皇位更迭也越來越頻繁,牛李黨爭也愈演愈烈,宦官的權利更是一天大似一天。李忱從小就少言寡語,和皇室成員在一起的時候更是像個啞巴一樣。他的兩個侄子——唐文宗李昂和唐武宗李炎經常在宴會上強逼他說話,以取笑這個啞巴叔叔,并給他取了一個嘲笑性質的綽號——光叔。而為人豪爽的唐武宗,更是從來都不正眼看他這個傻叔叔。唐武宗即位之后,曾經為了保住皇位而大肆誅殺宗室,也曾經多次在打獵時制造意外,想要了李忱的命,甚至曾把李忱打了個半死,并直接扔到茅坑中。 繼承大統 在嚴峻的國內形勢下,任何一個有能力的皇子都是宦官集團的敵人。唐武宗重病期間,想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遭到了宦官們的否決,他們要找一個聽自己使喚的,而李忱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被人當成傻子嘲笑了36年的,英明神武的唐宣宗李忱即位。 大中中興 李忱是唐代中后期最后一位可以稱為明君的皇帝,他即位之后勵精圖治,減少賦稅,整治宦官,結束牛李黨爭,打擊跋扈的宗室并且平反之前的冤假錯案。他統治的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甚至當時的百姓都稱他為“小太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