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成交量和價格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系,主要有那一下幾點: 1、價格是第一位的,成交量是次要的; 2、成交量領先于價格運動; 3、成交量驗證價格形態。 那么我自己的理解也分為三點: 第一,價格的變化關系到盈虧的變化,風險控制是第一位的,當價格出現不利的變化時,應先考慮止盈或止損,即頭寸的處理。 第二,成交量在某些時候會出現明顯的增加(或減少),而此時價格仍未出現突破性的變動,這時候成交量的異動,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價格的變化很可能隨后就來(也有可能價格不會變化,因為成交量也是可以造假的)。 第三,價格的突破(特別是向上突破),一般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也就是需要在后期對成交量進行考量,看其是否符合驗證價格形態的特征,進而判定價格突破變化的有效性。 或許你會問成交量怎么那么重要? 我們應該根據成交量和價格的變化,來分析大眾對這只票的買賣意愿與買賣力道,尋找股價阻力最小的方向,從而確定我們該進入市場還是該退出市場。價格的高位和低位一般都是以大換手率為標志的,因為這樣才能完成派發和收集籌碼。 當一只票一路縮量陰跌,某一日,它突然放量上漲,這說明了什么?比較起來看,說明之前陰跌時,沒人買,現在的放量,是買盤涌入。為什么有相當多的票,在高 位,上漲的時候,不放量,但繼續漲?因為主力有大量籌碼,散戶手里沒多少籌碼,漲,也沒人賣,所以可以縮量繼續漲,主力想怎么拉就怎么拉。有時,放量是有假的,主力可以對倒放出來(左手賣右手買),縮量主力是沒有辦法做出來的,人們老是抱怨K線和成交量有騙線,那是因為他們識別不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通過量來識別K線的真偽,也是一種看圖的方法,不參照量,光看K線,很容易被騙線迷惑。單根量也不容易識別的,一般要通過一組量來識別。所以,做股票,有時只需要的K線和成交量就夠了。 同一種量價形態,牛市跟熊市分析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不一樣,因為市場心理不一樣;個股的量價分析跟大盤的量價分析也有不同,因為個股更注重控盤程度,大盤更注重大眾的參與度,更注重入市的資金量。 放量的概念: 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后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后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于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案例: 成交量變化七個階段的“七階律”: 一、量增價升,買入信號 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二、量平價升,持續買入 三、量減價升,繼續持有 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 四、量減價平,警戒信號 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五、量減價跌,賣出信號 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即無量下跌,跌跌不休。 六、量平價跌,繼續賣出 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七、量增價跌,棄賣觀望 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 結論: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后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股市中獲利的關鍵在于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4、沒有合適的機會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足夠了,只要抓幾次黑馬股就已經肥了。 5、量在價先,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牢記:資金決定成交量,成交量決定趨勢,趨勢決定漲跌,趨勢決定投資者的命運。成交量對應的是成交金額,即“錢”,俗語稱:“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 萬萬不能的”。資金是逐利的,一個品種的漲與跌,都是資金對于價格的把握而形成,有人鳴金發號,有人吶喊助威,每一個過程都會有資金的身影在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在成交量上。 |
|
來自: 中南居士48ggtz > 《股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