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是青銅時代主要近戰(zhàn)和防身兵器,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有青銅劍出土。以下是世界上出土的六把青銅劍,但從造型、鑄造水平及鋒利程度來看,西洋三把劍算不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國的三把劍,無論從造型、鑄造工藝還是鋒利程度,都是世界一流,秒殺西洋劍。看了中國三把劍,西洋劍不必看!西洋劍和中國劍相比,真不是一個檔次! 1、西洋三把青銅劍 A、凱爾特匕首。一種青銅短劍,約鑄造于公元前1000年,即中國的西周時期。此劍長約27厘米,鐵質刀身,青銅劍柄,為貴族防身兵器,出土于古墓之中,劍柄上復雜的青銅飾件,顯示了凱爾特人高超的制造技術。現(xiàn)藏英國。
B、凱爾特戰(zhàn)劍。一種青銅劍,約鑄造于公前1000年,即中國的西周時期。此劍長66.5厘米,青銅鑄造,劍身呈葉形,為凱爾特人主要近戰(zhàn)兵器,極適于劈砍,凱爾特人就是用這種劍,一次次攻擊只有頭盔和盾的敵人,使其土地從黑海延伸到不列顛。此劍現(xiàn)藏于德國。
C、青銅葉形劍。一種青銅劍,約鑄造于公元前1000年,即中國的西周時期。此劍長57.9厘米,青銅鑄造,劍身呈葉形,出土于不列顛。公元前600年前,這一地區(qū)的兵器以青銅器為主,此劍體現(xiàn)了那一時期的鑄造水平。
2、中國三把青銅劍。 三、靖安青銅劍。此劍鑄于中國東周時期,2007年7月出土于江西省靖安縣東周墓,長約50厘米,是我國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寶劍,故被考古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劍”。
二、越州勾劍。中國東周時期越王朱勾之劍,湖北省荊門市子陵崗出土。當時出土出五百多件東周文物,越王州勾劍最為珍貴,是繼越王勾踐劍之后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國寶。這把劍通體長56.2厘米,以篆文鑄成的銘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劍”清晰而精美,劍長61.8厘米,劍首為盤形,并飾有多道規(guī)整的同心弦凸紋,劍身表面與柄、格的黑漆古色硫化層迥異。此劍在地下埋藏兩千多年,仍然光亮無比,不見絲毫銹斑。據(jù)考證,這種鉻鹽氧化表面處理技術當為越之歐治子、吳之干將、莫邪一類名師的絕技,早已失傳,此劍可與越王勾踐劍相媲美。
一、越王勾踐劍。此劍鑄于中國東周時期,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劍首為圓箍形,劍格正面用藍色玻璃背面用綠松石嵌出花紋,劍身飾菱形暗紋。越王勾踐劍的出土,讓現(xiàn)代人見識了春秋寶劍的厲害。這把劍在地下埋藏兩千多年,居然絲毫不見銹斑,而且鋒利無比,能將20多層復印紙輕輕劃透。當年,勾踐鑄造了六把劍,其中五把稱為“越五劍”,分別是湛瀘、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以湛瀘最為鋒利,時稱天下第一劍。勾踐把“越五劍”都送了人,后來失傳,而第六把勾踐留作自用,即越王勾踐劍,此劍比湛瀘劍還要鋒利。傳湛瀘劍切金斷玉,削鐵如泥,勾踐劍一樣能做到。從鋒利程度說,此劍是存世的“天下第一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