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病科 王麗靜主治醫師 老,這是一個誰也無法回避的字眼。 關鍵詞 | 老年疾病 在中國,你可能會聽到:“恭喜你,你越來越懂事了。”“恭喜你,你越來越漂亮了。”的稱贊,但是你幾乎不可能聽到有人會用“啊,恭喜你,你越來越老了。”去稱贊別人。也沒有人會開開心心地接受這樣的“稱贊”。 承認自己老了,背后隱含的意義似乎是:你的皮膚開始松弛,你的身體大不如前,你離那個“終點”不遠了。 今天我們要聊聊老年疾病,60周歲以上的“官方老年人”、60周歲以下的“官方非老年人”,都是我們的“官方指定讀者”(就是這么任性的湘雅君)。 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去高呼“和老年疾病斗爭到底吧!”只是想思考看看,除了像仇人似的斗得面紅耳赤,我們和“老”這個粘人的小妖精,還有沒有其他的相處方式。在看起來最“不應該服老”的醫院里頭,我們得到了一個答案。你愿意一起分享這個答案嗎?愿意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啰。 “老人”意味著“病人”? “唉!人老了,不中用了,一身都是病……” “可不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樣樣俱全!”“哎!一身都是病嘍!”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如上對話,人們也似乎默認了一個“藥罐子”就是一枚“標準的老人”。 發現不對了嗎?病人等于老人根本不成立。因為一個60歲的官方非老年人也可以是個藥罐子,一個60歲的官方老年人也可以是個熱愛廣場霹靂舞的sunshine boy。 《中國老年人健康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老年人有些體檢指標不正常,但經過治療后能達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就是健康老人。”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高齡老年人血壓高,但按時服降壓藥,血壓可以控制在130/85 毫米汞柱或者140/90毫米汞柱,TA就是一名官方認證的“健康老人”。 衰老說這個鍋我不背 拋開官方數據,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是衰老。 衰老不是全世界獨一份的東西,它只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各個器官使用多年以后,出現了老化,這就是衰老。如果一個老年人非要追求和年輕時一樣的體檢數據,那么這無異于非要讓一個沒有長牙的嬰兒啃完整個蘋果。 健康的老年生活是老而少病,不是老而無病。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年疾病,這并不要緊,與這些病癥和平相處,不必要求各項檢查結果都要達標。 衰老所引發的疾病并不是絕癥。就像一般你只在16~25歲才有可能長智齒,1歲或者60歲的你是不會長智齒的一樣,老年疾病則是一些當你處于這個年齡階段時,就特別容易得的疾病。 只要遵循規律生活,合理用藥,定期體檢,老年慢性疾病是可以長期維持穩定的。老年病既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 普通老年疾病,防患于未然 必須明確的是:老年病是可以預防和救治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這是《黃帝內經》就開始被認識到的道理。防治老年病,膳食調理、精神調節、輔助用藥等綜合措施不可少。 必須做到五個注意 一、戒高脂高熱食物; 二、保持運動的習慣; 三、戒煙癮,限食鹽; 四、防寒保暖措施足; 五、保持心理的平衡。 防病秘笈 醫院里,老年病科就是一個專屬于老年朋友的防治場所。 “一體多病”是老年疾病的最大特點。對于一位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來講,到老年科就診,醫生能兼顧多專科、多系統疾病,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專科診治,免除了掛數個不同專科的麻煩。 老年病科注重綜合治療。我們可以將老年病科看成是一個綜合內科,只不過這個綜合科室主要是為老年人服務罷了。 寫下你的第一份“病前預囑” 醫學的終極目標是戰勝死亡嗎? 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還是想談談。因為既然有普通的老年疾病,也就一定會有不可救治的老年疾病。 雖然,人類壽命的確因為醫療進步而不斷地延長。但是,當我們把所有對死亡的恐懼、對生的留戀,連同對延緩衰老的渴望一并交給醫生時,我們到底對自己的生命做了什么? 當自主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在時,我們選擇了把生命交給陌生人,交給冰冷的治療手段。 往往,在危重時刻,我們的家人會產生兩個擔憂:害怕沒有給親人足夠積極的治療,剝奪了生存的時間;另一方面,過度的醫療反而可能會延長病人的痛苦。 家人進退兩難。 但如果你早有囑咐,家人就知道該怎么做,這就是“病前預囑”。家人按照你的指揮,幫你去落實就好。病前預囑并不是鼓勵我們放棄生命,而是尊重我們的生命,自己選擇的結局。 有時人們會因為迷信科學,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煩:無效醫療只會讓人與機器一起維持虛假的生命,無法享受最后的安寧。 老話說,一個人最體面地離世,叫他得了善終。善終是什么?不是要求一個人去坦然接受死亡,也不是說一個人這輩子過得輝煌燦爛,值得載入史冊。 善終是,請你好好地活到終點。 -End- // “謝謝你。” // 王麗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病科 主治醫師 主攻方向: 老年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星期三下午 文章來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