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藏寶之謎, 一旦面世堪稱國寶級文物, 有一項謎底已揭開張再坤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伴隨著朝代的更迭,鼎盛時期積累的無盡財富,被帝王或梟雄藏匿而變得不知所蹤,正史或傳說中的藏寶之謎有多個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可能變為現實的為以下十大藏寶之謎: 第一、元朝藏寶 元朝自成吉思汗滅金,滅宋,滅西夏,滅國無數,創建了一個北到荒漠,南到恒河,東到朝鮮,西到地中海,橫跨歐亞的強大國家。統治九十多年,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今天并未看到元帝國遺留下來多少文物,一般認為它們在帝國的皇陵中隱藏。但縱覽元朝歷史和民族習俗,加之今人孜孜以求的探索(如:蒙,美,日聯合考察隊)并未有令人滿意的發現。 (元代疆域圖) 這些財寶,應該是中國目前已知財寶中最大的一筆,它囊括了數十個國家、數代人的龐大財寶,絕非小數目。元人藏寶,為中國第一大寶藏,當之無愧。 第二、李自成藏寶 1644年李自成進京,崇禎帝吊死煤山,眾人皆知 ,大明王朝百年積淀,一朝易手,在北京四十余日,搜刮財寶,無所不用其極,據傳出京時用大車六千余輛載金銀財寶,文獻說有七千萬兩白銀等。 當時,李自成離京后,清軍翌日才進京,這批財寶,當屬第二,今日車在何處,令人神往! 第三、王莽藏寶 西漢末年,王莽當政,推行幣制改革,實行黃金國有化。民間私藏黃金,即為違法。西漢時期,黃金使用十分普通而且數額巨大,如王莽聘以公主禮金即三萬金;皇帝賜賞,動輒數萬金。王莽被殺時,尚有黃金三十萬匱,這批黃金,隨王莽被殺而下落不明。當居寶藏第三。 第四、唐乾陵藏寶 唐乾陵葬二帝,均為大唐盛世,耗當時國力五分之二,李治為貞觀盛世時葬,耗國力五分之一。武則天執政十五年后死(前后當政五十年) ,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葬入乾陵,又耗國力五分之一。不可謂不厚。乾陵寶藏當居第四。 第五、秦始皇陵藏寶 秦始皇陵眾說紛紜,其實應該說其文物價值高一些,規模大一些,財寶不會比唐乾陵富足。 因為當時秦剛統一六國,混戰局面剛剛結束,加上連年戰爭,民生凋敝,所以不會有太多社會財富能葬入墓中。因此排在唐乾陵之后,為第五寶藏。 第六、商王陵藏寶 商王陵至今未見,但當時社會風氣是事死如生。應該隨葬大批財寶,此藏寶當居第六。 第七、東周王陵藏寶 東周王陵,至今未有科學發掘,東周王陵內寶藏當為寶藏第七。 第八、張獻忠藏寶 明末張獻忠,與李自成一樣,轉戰長江中下游,掠財不少。四川兵敗后,下落不明,其藏寶隨之成了一個謎。 有關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自2016年,張獻忠藏寶之謎的謎底被逐漸揭開,相關的專業考古團隊已在彭山江口對張獻忠的江口沉銀進行發掘,迄今已有文物出土,有專家說,“彭山江口出土的文物,數量大、珍稀度高,在全國都實屬罕見,可以說,相當于第二個三星堆。” (張獻忠自鑄五十兩銀錠) 第九、太平天國藏寶 太平天國在洪秀全領導下,據江南半壁江山數年,據傳太平天國藏寶曾被曾國藩的弟弟掠去,也有傳為翼王石達開攜至四川,大渡河兵敗后不知所終。 第十、南明福王藏寶 南明福王朱由菘稱帝南京,但未有效抵抗清軍,所集財寶,后據傳流入閩西北一帶,據上杭當地人傳說,上杭縣近郊有一覆蘿山,地勢十分險要,據村民講,當時有很多寺院,此中有數個演武場,僧兵不少,清兵進剿,損失不小,有一地名曰將軍橋,據傳為清兵將軍,因未能擒獲明王,在此橋自殺。在山間一處寺廟遺址,曾撿到明清花瓷片,當屬官瓷,胎質細膩,釉色清白,傳說財寶不少,至今仍有人金山尋寶。 像唐乾陵藏寶、秦始皇陵藏寶,其位置已經確定并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其它像李自成藏寶、太平天國藏寶等寶藏的位置及數量還有待考古學者和民間探險愛好者努力搜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