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獨特的嘗試,過去六十年里各成員國利益緊密相連,實現“差異中統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然而,近年來歐洲政治與經濟風險上升,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內部結構性失衡加劇,致使歐洲一體化進程明顯遇阻。展望未來,歐盟將積極尋求改革,“多速歐洲”或成為發展方向。 當前歐盟發展面臨的挑戰 自《羅馬條約》簽訂,歐洲融合進程已六十載。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標志著歐洲從經濟合作向經濟政治全面合作過渡,歐盟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新篇章。然而,近年來歐盟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 在經濟方面,歐盟正在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蘇,但步伐仍不夠平穩,力度不夠強勁。2016年,歐盟實際GDP增速為1.9%,失業率為8.5%,仍遜于危機前水平,經濟復蘇勢頭能否延續存在不確定性。財政政策空間有限,歐盟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已超過80%,難以有效支撐公共消費與投資;過度依賴寬松的貨幣政策,且政策有效性降低,在極低利率、巨額量化寬松規模的情況下部分經濟體仍處于通縮邊緣;結構性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實體經濟中的一些根本的結構性缺陷依然存在。此外,歐洲銀行業危機重重,負利率環境進一步影響銀行業經營,不良貸款高企、資本不足問題凸顯。總體來看,歐盟復蘇勢頭仍然脆弱,下行風險較大。 在政治與社會方面,民粹主義上升,英國脫歐、歐洲主要國家大選加劇歐盟前景不確定性。隨著全球環境與經濟情況發生深刻變化,歐盟民眾的不安全感持續上升,對主流政治制度及政府當局產生強烈不滿,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滋生空間。2017年3月,英國正式開啟脫歐程序,與歐盟成員國未來的貿易金融關系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經濟上可能產生“兩敗俱傷”的結果,政治上加劇離心力與民族主義情緒。此外,美國特朗普上臺后,美國與歐盟及北約成員國之間的關系有所惡化,可能損及歐洲的安全形勢,歐洲發展前景更添變局。 歐盟一體化遇阻三大根源 一是內部經濟結構失衡。自成立以來,歐盟歷經六次擴張,28個成員國(包括英國)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在經濟增速方面,近年來中東歐國家GDP增速顯著回升,德國、法國等主要經濟體穩步復蘇,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南部經濟體則面臨困境。在勞動與就業方面,南歐勞動生產率明顯低于北部經濟體,致使民眾對于歐盟及本國政府產生不滿情緒,進一步加劇政治風險。 二是歐盟經濟地位下降、安全與邊境威脅上升。近年來,歐盟全球經濟地位已顯著動搖。歐盟經濟實力面臨相對減弱的現實挑戰,GDP全球占比由上世紀80年代的30%左右降至22%,預計2030年這一比例將遠低于20%??焖倮淆g化沖擊歐洲,歐元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份額近十年來下降約5個百分點。歐盟成員國發展速度減慢,內部差距有所增大。同時,全球局勢日益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大幅上升。恐怖襲擊沖擊歐洲,移民壓力倍增,難民危機達到二戰以來最大規模,不僅對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造成負擔,也為歐盟成員的社會穩定及邊境管理等帶來巨大挑戰。 第三,歐盟機制安排缺乏靈活性。28個成員捆綁為一體,正如三國赤壁之戰的鐵索連舟,勝勢前行時如履平地,一旦遭遇較大沖擊或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會難以轉向、分崩離析。歐盟結構較為復雜,成員需要遵從歐盟與自身雙重標準和利益,在內政外交、調控工具等方面相互掣肘,受到一定限制。歐盟奉行“集體主義”,對于部分成員國權責并不匹配,加劇內部分裂。這也是英國脫歐的重要原因。 歐盟改革的路線及前景判斷 根據歐盟委員會白皮書,未來歐盟27國改革可能存在五種方案。每種方案在整體規模、發展重點、局部處理及決策程序等方面有差異也有重疊,歐盟成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協商決定,選取其中的要點因素進行重新整合,形成未來歐盟改革的統一藍圖。 (一)維持現有框架前行 歐盟27國堅持既有路線,遵循2014年委員會發布的歐洲新起點(New Start for Europe)與2016年布拉迪斯拉發宣言,實行并完善現有改革方案。未來,歐盟27國將繼續專注于就業、增長和投資,強化單一市場,并在數字化、交通運輸、能源設施等領域加強投資合作。 (二)僅作為單一市場存在 歐盟逐漸聚焦于深化單一市場這一關鍵領域,在諸如移民、安全等領域不再共同合作尋求解決方案,減少監管負擔,取消雙重法制標準。單一市場成為歐盟存在的主要理由,歐盟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和標準,促進資本和商品自由流動。然而,隨著歐盟對于其他領域的管理收縮,成員國間在消費、公共補助、環境標準、稅收等方面的差距將增大,甚至可能帶來惡性競爭風險。在商品與資本領域的單一市場得以強化;標準差異繼續存在;勞動力與服務的自由流動難以全面保障。沒有統一的移民或救助政策;安全事務協調需要雙邊解決;區域內部實現更為系統的邊界管理。決策制定更易于理解但集體行動能力受限;一些普遍關切問題需要雙邊解決。 (三)有意愿者多做 歐盟按當前方式運行,但是允許某些成員國在某些特定政策領域形成一個或多個“自愿聯盟”,在防衛、國內安全、稅收或社會事務等方面深化合作,即所謂的“多速歐洲”。與“維持現狀”相同,單一市場得到強化;歐盟追求達成卓有成效的貿易協定。與“維持現狀”相同;但部分國家想要在特定領域做得更多,可能產生額外預算。與“維持現狀”相同,積極的改革有利于歐盟;一些國家可能在某些特定領域獲得成效;決策制定變得更為復雜。 (四)管理更少但更有成效 歐盟27國達成共識,確定核心關注點與優先政策,歐盟專注于某些特定政策領域,在其他領域有所收縮。在選定的優先領域,歐盟被賦予更強有力的工具,形成統一決策,行動更為迅速明確。歐盟可能在創新、貿易、安全、移民、邊境管理、國防等領域深化合作,制定新規則和工具完善單一市場機制,快速協商并主導貿易談判,積極推進新歐盟計劃投資,支持脫碳技術、空間技術和數字化,建立區域能源中心。 (五)全面加強合作 歐盟27國形成共識,即不論歐盟還是任何單一成員國均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當前挑戰,歐盟成員國將在所有政策領域強化合作,共享權力、資源和決策制定。歐盟在對外政策和國際事務上統一發聲與行動,歐洲議會對于貿易協定具有最終發言權。 總體來看,歐盟不會解體,“多速歐洲”或將成為改革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