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旋向下發力;遇下旋向上發力;遇左側旋發力偏向對手右方;遇右側旋發力偏向對手左方。
來球旋轉越強,觸球瞬間發力要求越高,球拍的擺速越快,旋轉弱些,相應的對發力和擺速的要求就低些。旋轉著的球,越靠近旋轉軸部位,旋轉速度越小,越遠離旋轉軸,旋轉速度就越大,所以在對付不同旋轉來球時,要根據來球的旋轉和落點,調整腳步移動和拍形角度使球拍盡量靠近旋轉軸心用力,避免正面撞擊球。
1.體會摩擦的感覺來制造旋轉,可以學習比賽視頻中的發球動作,自己可以經常摩擦球,體會摩擦的感覺。建議初學者看王勵勤的發球,比較簡單,馬琳假動作太多。
2.接下旋,拍型向上,接上旋要壓拍,接左側旋拍型向右,依此類推,都是向著對方來球旋轉的反方向。沒有純一側的旋轉,所以拍型也要跟著調整。
3.判斷。首先,自己學會一點旋轉,理解如何制造旋轉,通過自己的動作,分析對方制造旋轉的動作,從而了解對方發球的旋轉。其次,經過長時間練習,了解球的彈跳,線路,力量輕重等,與旋轉的關系,判斷來球的旋轉,同時,通過經驗的積累,識破對方發球的假動作。
總之,練習和經驗。
一)握拍法
有兩種:直拍握法、橫拍握法。
1.直拍握法
(1)快攻型直拍:拍前以食指第二指節和拇指中段扣拍,拍后三指彎曲貼于拍的三分之一的上端。
(2)守球握拍:大拇指緊貼拍柄的左側,其它四指自然分開托著拍的后面。
2.橫拍握法
虎口貼拍,拍前是食指,拍后是拇指,其余三指握住拍柄。正手攻球時食指向上移動,反手攻球明拇指向上移動。
(二)站位
(1)離臺距離:攻球一般離出45-55厘米;削球我50-70厘米。
(三)步法
1.單步
適用于來球距離站位較近時以一腳為軸,另一腳向前后向左右移動。
2.換步
兩面攻員從基本站位向左右移動時多采用一腳向來球方向移動,另一腳隨即跟著移動一步。
另外還有:跳步、跨步、交叉步等動作。
(四)發球和接發球
發球有高拋、低拋、平擊球和旋轉球等。
1.發上旋球
球拍用力向前上方移動,摩擦球的中上部,球拍與球的接觸點一般與網同高,球在自己臺面上的落點應接近底線。
2.發下旋球
球拍用力向前下方移動,摩擦球的中下部拍與球的接觸點一般比網稍高。
3.發右側上下旋球(又稱奔球)
將球拋起后,持拍的手向后引拍,前臂放松,使球拍高度順勢下降,好象把球拍在體側作向后的小繞環動作。在球下降離臺約15厘米時,整個手臂迅速向左前方用力,同時拇指用力扣拍,使拍面略向左傾斜,拍觸球的剎那間,手腕順勢用力向左上方抖動,使拍面沿著球的曲線向右側上方摩擦。球落在離本臺線附近,彈向對方右角偏斜前進。
4.接發球
接上旋球時:可將球推擋或用攻球來回擊。
接下旋球時:應將球提拉起,擊球的中下部。也可用搓球、削球、提位或弧圈球還基。
接側旋球:一般采用把球回擊到對方球拍移動的相反方向,可用推擋、攻球等方法還擊。
發上旋球時,球拍用力向前上方移動,摩擦球的中上部,球拍與球的接觸點一般與網同高,球在自己臺面上的落點應接近底線。
發下旋球時,球拍用力向前下方移動,摩擦球的中下部拍與球的接觸點一般比網稍高。
接下和上旋球時,應用與發球相反的方向搓過去或用弧圈球拉過去.
發旋球很簡單,就只有一個詞“磨擦”磨擦球的下部就是下旋,側部就是側旋,上部主是前沖了。最主要的就是多練了。
還有就是接旋球了。其實你打多了,就會發現不轉的球才是最難接的。如果你推檔好的話,就可以接上旋,側旋,側上旋,下旋球大多是磋了,不過孤圈球好的話也可以拉的,不過質量不是很高。
其實接球很復雜的,主要是要手感好,判斷好。這就要多練了。
上旋球的發法用球拍的最上部用力切出!那是需要練習的,所以發強下旋時主要以手腕為主,前臂為輔,加輕微腰的帶動。也許你會說,都是這樣發的。但我這里的體會是,要想要遠遠超乎對方判斷之外,發球整個動作就要輕柔,連自己感覺都沒用力。比如反手急下旋,只是輕輕動一下手腕就可以,連抖動都談不上,因為你一旦被對方發現在抖動手腕加力,對方很容易判斷你發的下旋。而且如果你發的球用力大,球就會飄得很歷害,對方容易根據此來判斷。而你看似不經意的發一下,對方很難看出你發的是強下旋,所以應該多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