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最西在哪里?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點,一個能用坐標表示的我國版圖最西邊的端點。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片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區域,一個包含自然與人文雙重意義的地理單元。這里有帕米爾高原的延伸、有天山和昆侖山的相遇、有柯爾克孜族的世代相傳。 開往西極的公路 喀伊公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條“觀山”之路。天山自東向西風塵仆仆地一路趕來與昆侖山牽手交匯,后又被赤水切開,車行其間“左手昆侖,右手天山”每片山脊的形態和顏色各不相同。順山勢鋪設的道路看不到盡頭,只有迫不得已時公路才會穿山而過,然后拐入下一個溝壑。 萬徑人蹤滅,這里已經在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無論東西南北哪一個方向,距離海洋都是十分遙遠了,只有偶爾出現的銀白色雪峰打破了這片荒涼世界的單調。 斯姆哈納 中國最西村落 斯姆哈納在柯爾克孜族語里就是“最后一縷陽光落下的地方”之意。它深居于綿延幾十公里長的大峽谷之中,南山巍峨,北山聳峙,高峻挺拔,起伏逶迤,山中怪石林立,相互交錯,穿行于峽谷之間,使行人驚心動魄。 語言不通加上幾乎沒有其他游客,任何一個外來人在斯姆哈納都會成為了回頭率最高的。好在柯爾克孜族人天性熱情開朗,尷尬和陌生隨即就被他們友善笑容和親切問候全部化解。短短偶遇只有一個小時,善良的約麥爾夫婦就十分熱情地招呼我留宿他們家中。房子里十分簡陋:毛毯沿著墻壁從炕上堆到天花板;爐子里的柴火驅走了寒冷;空氣里彌漫著烹飪羊肉湯泡飯的味道;黑白電視機播放著閃爍不定的電視畫面……在貧薄的土地上活出“家”的味道,他們只用了最簡樸的方式。 西部第一關 走出村莊過了斯姆哈納大橋,一條南北流向的河流便擋住了去路,這里就是伊爾克什坦——中國西部第一關。從西漢至今,這里一直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這里曾是西部邊境上的一座“不夜城”,但因為口岸在2011年被遷移到了135公里以外的烏恰縣城,如今這里已沒落成一座由荒廢的旅館、餐廳、商店、郵局以及一家叫“無國界”的酒吧所組成的“遺址”。 送別最后一縷陽光 趕著盛開的夕陽在奔跑,我終于到達了中國領土版圖上真正意義上的西極點——77號界碑。如果要準確的表達,就是39°41′54.5″N,73°55′32.94″E。 77號界碑作為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交界點,它沒有巍峨的國門做襯托,安靜地矗立在一個小山丘上,基座下面有幾層臺階,“中國”二字用紅色油漆鐫刻在一塊青色的花崗巖石碑上,鮮紅色的國徽在寒風中顯得莊嚴肅穆。 手表上顯示此時的北京時間是晚上21點30分,徐徐落下的太陽在遠處的山間上徘徊,這里與北京相差了整整3個小時時差。暮色暗淡,殘陽如血,余暉落在界碑背后的雪山上映染著一片金色的光芒。 晚上21點45分,太陽收斂起了它最后的光芒,短暫西斜后沉入無邊無際的黑暗。在祖國的最西揮一揮衣袖,送走了最后的一抹陽光。 美食: 柯爾克孜人忌食豬肉和自死牲畜肉。他們的飲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歡吃圓白菜、洋蔥(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飲料是山羊奶和酸奶,還喜歡喝煮沸以后加奶、加鹽的茯茶。他們還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殺后經過加工的牛胃、羊胃里,風味獨特。 更多自駕游資訊與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