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和肝、脾、腎的關系很密切,要梳理肝、脾、腎經。可以用地機穴、三陰交、陰包穴、太沖穴、水泉穴等五個穴位對付痛經。 脾經上的易堵穴位地機穴、三陰交 探查脾經,我們用小指的掌指關節。脾經很長,我們主要找小腿這一段。 探查脾經上的痛點:坐在沙發上,翹一個二郎腿,摸一下小腿,有一根骨頭很粗大,骨頭的內側就是脾經循行線路,外側是胃經。 從膝關節脛骨內側緣依次敲擊到踝關節這一段,用自己的小指掌指關節敲擊,速度不用很快,注意不要敲到骨頭上。 多數人是在膝關節下方四指寬處,內踝間上面四指寬處有兩個痛點:地機穴和三陰交。找到兩個穴位后,輕輕地用掌根按揉。 按揉地機穴 按揉三陰交穴 脾經按揉一會兒,小腿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這是氣血流轉起來的表現。疼痛的感覺,一種是有點發酸,一種是特別疼痛。這說明氣堵在這兩個點過不去。 肝經上的易堵穴位陰包穴、太沖穴 用我們自己的大拇指的指間關節,把大拇指立起來。采用坐正、坐直,雙腳平放地上的姿勢。 探查肝經上的痛點:肝經很長,從大腳趾一直走到頭部,我們找大腿內側上的肝經穴位。在內側正中線上畫一條線,一分為二,用右手大拇指指間關節,順著這條線從上到下輕敲探查。 從大腿上方依次敲擊到膝關節,在膝關節上方大概五指寬的地方有一個強烈的痛點,它就是肝經上很著名的一個穴位——陰包穴。 輕揉陰包穴 找到之后輕輕按揉,因為這個地方往往非常疼。陰包穴還有個特點,它不僅疼,還帶著一種很緊繃的感覺,特別硬。說明肝是很緊張的。 陰包穴幾乎沒有人不疼,和我們今天所處的大時代背景有關系,我們一直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肝最喜舒達,一張一馳,可是我們張得太厲害,收不回來了,所以會有疼和硬的感覺。 肝經另外一個很有名的穴位,叫太沖穴。太沖穴特別好找,在大腳趾和二腳趾延長線的交匯處,在腳面的最高點,可以用食指定揉。 定揉太沖穴 有人會說:我沒有感覺啊!原因是氣堵在上面了,陰包穴疼得很厲害。所以我們疏通肝經的秩序是先按揉、敲揉陰包穴,待陰包穴痛感下降后,再點揉雙側的太沖穴。直到太沖穴也不疼了,說明肝經的下肢部分基本暢通了。 腎經上的易堵穴位水泉穴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是水泉穴。 找到水泉穴后,把拇指放到水泉穴上按揉,注意固定著,不要蹭來蹭去,要用擰螺絲的力,一圈一圈逐漸加力。 重揉水泉穴 水泉穴多數人都會是刺痛的感覺,好在它雖然按揉起來疼得厲害,但是通暢起來的速度也很快。 上面講的五個穴位,有痛經史的朋友或者正在痛經的朋友,不妨依次探查,按揉敲揉每個痛點3到5分鐘,每個穴位交替進行,往往一個穴位做第二遍的時候,痛感已經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