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說氣不足,是什么讓你的氣跑了呢?你的氣究竟跑到哪兒里去了?《易經》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分陰陽,氣為陽、寒為陰,寒容易傷氣。我曾從書本上看到過古人說苛政猛于虎,意思是說過去的統治者想方設法盤剝老百姓,嚴重程度超過老虎對人的傷害。我在這里說寒氣猛于虎,是說寒氣對人的傷害太厲害。人身上的疼痛,能夠找到原因的不少與寒氣有關,找不到原因的疼痛幾乎都與寒氣有關。 因此,一生當中我們都要避寒就溫,比如說天氣冷了,我們要加衣服、要保暖。另外一方面,很多人從小就愛吃涼的東西,愛吃冰棍、愛喝冷飲,愛吃寒性蔬菜瓜果等,那么他到一定年齡的時候,氣就要受到傷害。什么氣呢?脾胃之氣。寒傷氣、寒傷陽,所以受了寒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特別容易肚子疼、拉肚子。傳統醫學還認為,入冬以后,“早臥晚起,以待日光”,也就是說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這是養生的重要方面。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盡量做到早睡,不熬夜。 同時,室溫應保持相對穩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元陽。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現代人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家里臥室大都裝有空調,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 從我們人體來看,哪些地方最怕寒冷呢? 首先是腳,“寒從腳下起”,腳是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的部位。傳統醫學認為足底穴位與人體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足部保暖一是穿好鞋,防過緊、過松、過薄,襪子以棉襪為好;二是平時多活動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三是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水溫以40℃~ 其次是人的后背脖子處最怕寒,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要注意戴帽子、圍圍巾。背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會損傷陽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陳疾復發、加重等現象。對于老人、婦女、兒童,特別是患有胃及十二腸潰瘍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暖背尤其重要,這些人最好在寒冬臘月穿一件貼身棉背心,以幫助腹背抗寒。 還有什么地方怕寒呢?腰部。為什么呢?腰部不能受涼的原因,是因為腰里邊藏著腎臟,陽氣是藏于腎的,腎是在腰部,腎精是氣的根,腰部要是受涼或感到寒冷的時候,很容易就傷了腎,也就傷了我們的陽氣,因為火種就藏在那個地方,你不能去滅了那個火種。 如何判斷自己受寒?怎樣排除體內的寒氣? 背部受寒(即膀胱經有寒氣)會出現整個肩背酸軟或酸痛,由于膀胱經貫穿整個頭部,因此,還會出現后腦部位腫脹頭痛或偏頭痛的感覺,眉頭附近的印堂部位會隱隱作痛,按摩耳后的風池穴會有強烈的疼痛感,喉嚨也會出現不適的癥狀或咳嗽。排除膀胱經寒氣最簡單的應對方法是刮痧,只要在頸后、背部和前額刮痧,使經絡通暢,刮完痧睡個覺,大概不舒適的感覺就不見了,另外,當剛開始出現頭疼時,可以出去曬個太陽,在冬天可以直射,夏天就只要在樹陰下光線較強的地方即可,通常是半個小時后癥狀就自然消除了,另外,喝杯桂圓紅棗茶或者姜棗茶,再睡個好覺,也能將癥狀消除一部分。 身體前面受寒(即胃經、大腸經有寒氣),最典型的癥狀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水,你摸一摸額頭、臉部能夠發現溫度較平時或其他地方更低,有時候還會出現水瀉,最好的策略是休養生息,讓身體集中能量將寒氣排出體外,可以適當地喝些桂圓紅棗茶提升身體的能量,協助身體排除寒氣。 體內受寒(主要的肺部受寒),鼻尖的溫度較低,呼出來的氣也是冷冷的,有些人的眼白這時也會出現淡淡的藍色,特別是兒童最容易有這種情形,鼻尖低溫或眼白變藍的癥狀出現了一兩天,就會開始出現感冒的癥狀,如果前期低溫的時間很長(三天至一星期),再出現癥狀,則這次的感冒必定很嚴重,很可能會出現持續高燒不退,所以就要準備好治療的藥物了。 我至今不明白“啤酒是液體面包”的真實含意,我只知道人們的“大肚皮”被稱為“啤酒肚”,言下之意是說啤酒把人的肚皮“喝大”了。為什么啤酒會把人的肚皮“喝大”呢?啤酒本來性偏寒涼,加上人們大都喜歡喝冰冷的啤酒(如冰鎮啤酒、生啤等,輿論宣傳也說,啤酒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