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元年,為了籠絡大臣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文廟主祭的是孔圣。武廟中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姜子牙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姜子牙不僅僅被后世神話,被塑造成拿著打神鞭封神的開天辟地的人物,配祭的那些也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他們料事如神,仿佛腦子裝滿了整個世界,通古博今沒有他們都不知道的事,現在就一起看看歷史上這些通曉天機的神人。 白起
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陜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后代更是有殺神的稱謂! 韓信
韓信,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孔明燈,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都是他發明的。并且諸葛亮寫的簽詩巧妙地組成字盤供人卜算,不論是個人榮辱或是戰役勝敗,甚至是國家的興盛與衰弱都能靈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國安邦軍事打仗無一不在行。 李靖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后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原為隋將,后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后謚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并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后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勛卓著。 張良
漢朝的張良,漢初三杰之一,足智多謀,精通黃老之道,協助劉邦奪得天下,封為留候卻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游。史記中曾有《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也對張良贊賞有佳,曾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人也因為張良出眾的謀略,將他尊稱為“謀圣”。諸葛亮贊揚稱: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 田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的后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后世稱司馬氏。后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郁發病而死。由于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1]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一說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扶楚強魏,訓練大魏武卒,奪秦朝河西之地,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后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 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后期杰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后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于觀津,號為望諸君。 |
|
來自: 東山觀海 > 《娛樂休閑 奇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