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風光旖旎,晨昏各異,晴、雨、陰、雪各有情趣, 四時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漫步蘇堤可自南至北從凈慈寺附近的蘇堤南端入口,先經映波橋,橋邊垂柳飄佛,橋下碧波蕩漾,左面西湖一角稱小南湖,隔岸小南湖邊上一座樓臺,粉墻黛瓦、曲廊欄桿,景色十分幽靜,這便是過去的蔣莊。 過花港正門向前是鎖瀾橋,兩邊湖面漸闊,左邊是西里湖,右邊便是外湖,風軟波柔,景色宜人。第三座橋名為望山橋,這里湖面開闊,寶石山、吳山左右對峙,湖中三潭印月與阮公墩歷歷在目,下望山橋便是“蘇堤春曉”碑亭,為清康熙帝所題。再前走是壓堤橋,“壓堤”、“鎖瀾”原是護堤之急,古人用心可知。過了壓堤橋便是東浦橋,三潭遠去,西泠漸近,景色又變,橋左一堤名金沙堤,上有玉帶橋,將西里湖隔開,北面稱作岳湖,湖面種植荷花,“曲院風荷”即在岸邊,最末一橋為跨虹橋,“映波”、“跨虹”成為對景,至此已是蘇堤北端。 堤上六橋全用安徽茶園石筑成,色成微綠,與周圍景色十分調和,堤邊圍植桃柳,橋堍分別配植櫻花、紫薇、桂花、梔枝、芙蓉等。如今已成為柏油路面,設有長被靠椅,寬闊的草坪上,栽有楊柳、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花木。春曉時分六橋煙柳籠紗,因此宋時錢塘八景中稱“六橋煙樹”。明人李攀龍詩曰“桃紅柳綠競春天,澹點煙波倚岸妍。畫舫停橈觀翠袖,長堤勒馬踏晴煙。花朝曾問西冷浪,谷雨重登錦塢巔。縱目樓臺窮眺望,萬山爭列酒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