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 | 病癥 | 常見艾灸穴位 |
呼吸系 統 | 感冒 | 風門、大椎、太陽、尺澤、合谷、外關、足三里 專灸風門、足三里可預防流感 |
哮喘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77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腎俞、風門、豐隆、膏肓俞、太淵、合谷、尺澤。 |
(支)氣管炎、咳嗽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38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腎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風門、心俞、豐隆、膏肓俞、脾俞、魚際。 |
氣管炎 | 風門、大杼、身柱、隔俞、腎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澤、豐隆(化膿灸) |
肺結核 | 體溫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體溫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澤,此病亦早灸長灸 |
循環系 統 | 高血壓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6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會、風池、合谷、太陽、太沖、三陰交、行間、內關。 |
動脈硬化 | 大杼、大椎、腎俞、陽陵泉、足三里 |
冠心病 | 厥陰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闕、曲池、郄門、大陵、太淵、三陰交、太溪心絞痛發作時,灸郄門、內關、膻中 |
減肥、高血脂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1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里、豐隆、曲池、內關、陰陵泉、內庭、天樞。 |
心律失常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03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內關、心俞、神門、足三里、膻中、三陰交、厥陰俞、太溪。 |
風濕性心臟病 | 心俞、靈臺、肝俞、巨闕、郄門、小海、神門、足三里 |
血液系 統 | 貧血 |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絕骨 |
白細胞減少癥 | 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關元 |
白血病 |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絕骨,心俞、大椎、血海 |
消化系 統 | 胃潰瘍 |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陽陵泉 |
急性胃腸炎 | 中脘、梁門、水分、大腸俞、溫溜、內關、梁丘、足三里 |
慢性胃腸炎 | 上脘、中脘、梁門、脾俞、偏歷、足三里 |
胃酸過多 | 中脘、不容、巨闕、膏盲、胃倉、陽陵泉、中封、地機(不用足三里) |
胃痙攣 | 中脘、梁門、章門、巨闕、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內廷 |
胃擴張 | 上脘、中脘、氣海、至陽、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
胃下垂 | 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30多個,計15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氣海、內關、梁門、中樞。 |
胃痙攣、胃炎、胃脘痛、胃扭轉、十二指潰瘍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110多個,計83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中脘、內關、胃俞、脾俞、天樞、上脘、太沖、三陰交、下脘、梁門、梁丘。 |
闌尾炎 | 下脘、氣海、大巨、大腸俞、溫溜、梁丘、闌尾穴、合谷、上巨虛,急性者宜多灸 |
肝炎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62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肝俞、三陰交、膽俞、陽陵泉、中脘、太沖、脾俞、大椎、期門。 |
腸道病、(急)腹痛、腸梗阻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28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中脘、天樞、內關、神闕、合谷、氣海、三陰交、上巨虛、關元、大腸俞、陰陵泉。 |
菌痢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30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天樞、足三里、氣海、曲池、合谷、關元、中脘、上巨虛、大椎、神闕。 |
結腸炎 | 中脘、天樞、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 |
腹瀉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73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天樞、神闕、中樞、長強、關元、內關、脾俞、氣海、大腸俞。 |
腹膜炎 | 中脘、水分、天樞、氣海、水道、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三陰交 |
膽石病、膽絞痛 | 涉及該病癥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6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陽陵泉、膽俞、日月、足三里、期門、太沖、肝俞、膽囊穴、丘墟。 |
呃逆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28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內關、足三里、中脘、膻中、膈俞、天突、太沖、翳風。 |
肝臟疾患 | 期門、中脘、隔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沖 |
神經系 統 | 中風(腦出血)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240多個,計3414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8個穴位,依次是曲池、合谷、足三里、陽陵泉、肩髃、環跳、外關、太沖、懸鐘、三陰交、廉泉、百會、風池、內關、地倉、頰車、風市、手三里。 |
頭痛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130多個,計78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風池、合谷、太陽、百會、印堂、頭維、太沖、足三里、三陰交、上星、率谷、內關。 |
神經衰弱、失眠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7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內關、足三里、神門、三陰交、風池、百會、心俞。 |
腦炎后遺癥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200多個,計151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8個穴位(依次數大小為序,下同)依次是足三里、陽陵泉、合谷、曲池、三陰交、大椎、環跳、懸鐘、肩髃、腎俞、風池、外關、啞門、委中、內關、昆侖、百會、太沖。 |
小兒麻痹后遺癥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180多個,計100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環跳、懸鐘、陽陵泉、曲池、合谷、肩髃、腎俞、大椎、風市、三陰交、解溪、外關。 |
三叉神經痛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36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下關、合谷、頰車、太陽、陽白、四白、攢竹、地倉、魚腰、迎香。 |
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130多個,計126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5個穴位,依次是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昆侖、秩邊、懸鐘、殷門、腎俞、大腸俞、風市、承扶、足三里、夾脊、次髎。 |
偏頭痛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32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太陽、風池、率谷、合谷、太沖、足三里、絲竹空、百會、頭維、懸顱。 |
癲癇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的用穴共110多個,計51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大椎、百會、足三里、豐隆、內關、腰奇、鳩尾、水溝、長強、間使、合谷。 |
癔病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6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內關、水溝、涌泉、足三里、中脘、曲池、太沖、神門。 |
泌尿生殖系 統 | 急、慢性腎炎 | 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 |
腎病綜合征 | 腎俞、命門、太溪、京門,隨癥選穴 |
腎結核 | 脾俞、腎俞、京門、中脘、水分、足三里 |
腎萎縮 | 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關元 |
尿潴留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566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中極、關元、陰陵泉、足三里、氣海、曲骨、腎俞、膀胱俞、次髎。 |
遺尿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8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中極、腎俞、百會、氣海、足三里、膀胱俞、陰陵泉。 |
尿血 | 命門、神門、血海、三陰交、水泉 |
尿頻、尿失禁 | 腎俞、關元、大赫、中極、尺澤、三陰交、曲泉 |
男性不育、陽萎、遺精、精少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84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腎俞、中極、命門、次髎、足三里、太溪、氣海、太沖、神門、曲骨、內關。 |
泌尿系結石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9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腎俞、三陰交、京門、陰陵泉、足三里、關門、膀胱俞、中極、太溪、水道、天樞。 |
男性不育癥 | 長灸關元、腎俞、三陰交,精子發育不良可經常溫灸雙側睪丸 |
內分 泌 系 統 | 糖尿病 | 脾俞、三焦俞、膏盲俞、腎俞、中脘、水泉、氣海、陽池、足三里、三陰交 |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2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6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里、內關、間使、神門、風池。 |
甲狀腺功能減退 | 風池、風門、腎俞人迎、天突、手三里、足三里、陰陵泉,長期施灸 |
運動系 統 | 風濕性關節炎 | 肩關節:肩禺、秉風、天宗、肩貞、曲池、條口、肩內陵 肘關節:曲池、天井、尺澤、手三里、小海、合谷 膝關節:內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陽陵泉、委中、梁丘 踝關節:足三里、昆侖、太溪、解溪、丘墟 |
肩周炎 | 天髎、臑俞、天宗、秉風、肩禺、曲池、條口、四瀆、外關 |
肩痛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110多個,計87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4個穴位依次是肩髃、曲池、肩貞、天宗、臂臑、條口、合谷、外關、肩前、肩髎、肩井、后溪、巨骨、承山。 |
頸椎疾病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3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夾脊、大椎、風池、肩髃、曲池、天柱、合谷、后溪、天宗、肩井、外關。 |
落枕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31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風池、懸鐘、后溪、肩井、外關、肩中俞、養老。 |
腕關節綜合征 | 陽池、陽溪、大陵、外關、合谷、曲池、列缺 |
外科及皮膚 科 | 帶狀皰疹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19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曲池、陽陵泉、太沖、合谷、足三里、支溝、內關、肺俞、血海、三陰交。 |
乳腺炎(乳癰)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3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膻中、肩井、乳根、內關、足三里、少澤、曲池。 |
痔瘡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30多個,計83穴次,其中最高頰次的5個穴位, 依次是長強、承山、次髎、二白、大腸俞。 |
腰痛、急性腰扭傷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110共多個,計630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委中、腎俞、后溪、水溝、腰陽關、大腸俞、昆侖、命門、環跳、殷門、次髎。 |
蕁麻疹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22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曲池、血海、足三里、大椎、合谷、風池、三陰交、委中、風市。 |
濕疹 | 肩禺、曲池、陰陵泉 |
陰囊濕疹或多汗 | 腎俞、三陰交、陰陵泉、太沖 |
粉刺、痤瘡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0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肺俞、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 |
瘡癤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1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委中、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 |
網球肘 | 用非化膿灸壓痛處,直接灸散開多點,多次灸即愈 |
婦 科 | 子宮位置異常 | 中脘、氣海、陽池、腎俞、氣海、三陰交、大敦 |
子宮痙攣 | 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 |
子宮附件炎 | 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歸來 |
月經病、崩漏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4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足三里、腎俞、氣海、中極、太沖、血海、次髎、地機、內關、隱白。 |
胎位不正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5個,計3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2個穴位,依次是至陰、三陰交。 |
功能性子宮出血 | 隔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隱白、大敦(單灸隱白、大敦或選一穴) |
絕經期綜合征 | 腎俞、次髎、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有良效 |
不孕癥 | 關元、子宮、胞戶、命門、次髎、腎俞、三陰交、地機,長期施灸 |
子宮脫垂 | 百會、關元、氣海俞、三陰交 |
缺乳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膻中、乳根、足三里、少澤、合谷。 |
習慣性流產 | 關元、肝俞、脾俞、命門,提前施灸、超過流產期 |
產后出血 | 血海、大敦 |
乳腺炎(乳癰)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3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膻中、肩井、乳根、內關、足三里、少澤、曲池。 |
子宮癌 | 大椎、腎俞、次髎、關元、歸來、筑賓、三陰交,要長期直接施灸 |
五 官 科 | 麥粒腫(目瘡)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20多個,計4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6個穴位,依次是太陽、曲池、合谷、肝俞、睛明、四白。 |
結膜炎 | 心俞、肝俞、童子寥、贊竹、曲池、足三里、足臨泣,局部用針,遠處用灸 |
角膜炎 | 天柱、肝俞、腎俞、足三里、光明 |
腮腺炎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15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合谷、角孫、頰車、翳風、曲池、少商、耳尖、外關。 |
視神經炎及萎縮 | 睛明、球后、承泣、風池、肝俞、光明、足臨泣 |
近視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1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睛明、承泣、風池、攢竹、太陽、四白、合谷、光明、瞳子髎、絲竹空。 |
鼻衄、鼻(竇炎、嗅覺缺失)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43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合谷、迎香、上星、印堂、足三里、少商、風池、百會、太沖、肺俞、攢竹、列缺。 |
中耳炎 | 聽宮、聽會、翳風、腎俞、完骨、少海、中諸、太溪 |
耳聾(啞)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49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翳風、聽宮、聽會、耳門、合谷、中渚、啞門、風池、百會、廉泉、外關、太溪。 |
咽喉癥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2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12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少商、曲池、大椎、天突、人迎、廉泉、照海、太溪、內庭、魚際、尺澤 |
失語(音)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3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12的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廉泉、啞門、涌泉、內關、金津玉液、水溝、天突、照海、神門、通里、列缺。 |
面神經麻痹 | 涉及該病癥的處方用穴160多個,計260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4個穴位,依次是地倉、頰車、合谷、陽白、四白、太陽、下關、攢竹、迎香、翳風、風池、水溝、魚腰、顴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