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時,兩方面軍的軍隊人數差距是很大的。紅一方面軍由于經歷了湘江血戰、大渡天險、雪山草地等世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后,隊伍從8萬多人銳減到2.2萬人左右。而紅四方面軍在1932年進入四川后,成功粉碎劉湘等川軍的圍攻,從1.5萬人增加到8萬人。實力上的明顯對比,讓張國燾有了“擁兵自重”的野心。隨后不久,在中央作出北上抗日的決定后,張國燾一意孤行要南下,并給陳昌浩發去電報。時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得知這一消息后,十分清楚這份電報的分量,也知道這份電報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關鍵時刻,葉劍英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顧個人安危,立即將情況報告黨中央和毛澤東,揭露了張國燾妄圖分裂紅軍的圖謀。中央經過緊急磋商,為了繼續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沖突,決定連夜率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并積極爭取讓張國燾回頭。可以說,當時因為葉劍英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毛澤東和紅一方面軍,所以在最大程度上維護了黨的團結,保障了黨中央的安全和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這體現的就是一個政治意識。政治意識,說到底就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敏感性以及從政治高度認識問題的內在自覺。葉劍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正確抉擇,被毛澤東稱贊為“呂端大事不糊涂”,這可以說是強烈政治意識的生動體現。 1935年9月,張國燾率隊脫離中央南下后,公然成立“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等非法組織,并脅迫朱德支持他的反黨分裂活動,遭到朱德嚴詞拒絕。朱德說,北上抗日是中央的決議,中央的路線是正確的,我是舉過手的,我不能反對。朱德對后期會合的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說:“你們來了,我們一起北上,黨中央在毛主席那里!”正是朱德、賀龍等同志始終堅持紅軍只有一個核心——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并堅決同張國燾分裂行為作斗爭,才有力維護了黨的團結和統一,確保了紅軍三大主力能夠勝利會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