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男,30歲,運城縣三路里公社社員,初診日期:1974年4月23日。 從前年開始上腹部偏右疼痛,開始時疼痛較輕,一般都能忍耐,時作時止,去年入冬以后,疼痛程度逐漸加重,呈燒灼似的疼痛,每次疼痛發作,都在飯后一個多小時,持續亦一個多小時,才漸次消失。當疼痛劇烈的時候,有些惡心,但從沒有嘔吐過。平時噯氣多,陣陣反酸,大便偏稀,時或脹氣。經西安紅十字醫院檢查,鋇餐造影,十二指腸球部有密度增加的圓形龕影,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曾服三硅酸鎂、復方胃舒平一類抗酸藥,以及普魯本辛、安胃寧等抗膽堿能藥物,初服時療效較好,繼續服后,療效反而不如初服時,還服了七十多劑草藥,時好時壞,近兩個月來,中西藥療效均不顯著。 脈來細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膩,口干不欲飲,飲食稍不合適,即見腹瀉腹脹,情緒時或急躁,雖不在飯后,亦可出現疼痛。上腹部壓痛點與潰瘍部位符合,醫院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診斷是可以同意的。脈證參合,顯系肝郁脾濕的證候。肝氣郁滯,時時犯胃,所以疼痛稽留不減,急躁便加劇,噯氣反酸,腹脹脈弦。脾被濕困,清陽之氣不升,飲食不能得到較好的消磨和運化,所以飯后疼痛發作,大便偏稀,面黃苔膩,口干不欲飲。用驅寇飲進退,以解郁燥濕,從根本上消除疼痛。 處方: 炒山楂三錢 炒白芍六錢 陳皮三錢 制香附三錢 廣木香三錢 清半夏三錢 五靈脂三錢 乳香一錢 烏賊骨三錢 荊芥穗一錢 茯苓四錢 生姜二錢 柴胡二錢。 水煎服,6劑。連服兩劑,疼痛未犯,服第三劑微有反復,但亦輕微,唯噯氣和矢氣均較多。直至服完六劑,所有癥狀,完全消失。本方白芍、柴胡、香附、木香、五靈脂、乳香所以解肝氣的郁滯,山楂、半夏、陳皮、生姜、茯苓、烏賊骨所以健脾燥濕,稍用荊芥穗以升清陽之氣。郁解則肝自舒,不復犯胃,濕燥則脾自健,運化無礙。清陽上升,濁陰下走,胃腑的消磨水谷功能得以復常,疼痛便消滅于無形了。 4月30日來復診,除大便仍偏稀、時或噯氣外,已無任何癥狀,遂疏驅寇飲原方六劑,加工為細丸(水丸),囑其每服二錢,早晚飯后各服一次,開水送。 處方: 炒白芍六錢 焦山楂三錢 陳皮三錢 姜半夏三錢 九制香附二錢 南木香二錢 帶皮苓三錢 炒豆蔻一錢 制沒藥一錢 制乳香一錢 醋柴胡一錢 醋靈脂一錢 黑芥穗五分 伏龍肝五分 肉桂五分 上藥連續吃了兩個月左右。9月中旬,患者聽說我要回北京休假,特地來送行,問他的情況,他說從沒有再犯病,大便亦早已轉正常。任應秋醫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