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后,在內陸秉承明朝制度,改明朝十三布政使司為十三省。順治元年,改明朝北直隸為直隸省;二年,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年間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分湖廣省為湖南、湖北兩省,分陜西省為陜西、甘肅兩省,內陸共設18省。清朝采用總督、巡撫制度,到乾隆年間全國共設有八個總督,分別是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陜甘、四川、兩廣、云貴總督。八大總督的轄區沒有完全覆蓋內陸18省,有三個省不受八大總督管轄。 山東?。荷綎|,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元代,在山東地區設立了東平行省、濟南行省、山東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東行省等。明朝開始設立山東布政使司,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 山西?。荷轿鳎蚓犹猩街鞫妹?,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認為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河南省: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元朝實行行省制,河南屬于河南江北行省,開封是治所。明朝時期河南省下設8個府1個直隸州,清朝河南基本沿襲了明朝制度。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