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1652年,清兵入關已經八年。在八年的時間里,所向無敵的清軍仍然沒有徹底消滅南明的反抗勢力。而在這一年,在西南茍延殘喘的南明王朝卻似乎迎來了春天。南明大將李定國在桂林和衡陽取得大捷,擊殺定南王孔有德、努爾哈赤之孫敬謹親王尼堪。不到半年時間,大清兩位名王雙雙隕落,命喪李定國之手。李定國打的清軍抱頭鼠竄,拓地三千里,收復四川、湖南和廣西大部,震動了整個江南,南明抗清形勢一片大好。為進一步鞏固抗清成果,收復漢家江山,李定國派人聯絡東南的鄭成功,約定兩家合力反攻,一舉收復廣東。雙方達成約定后,李定國如約向清軍發動猛攻,而鄭成功卻故意按兵不動,致使戰機貽誤,導致李定國傷亡慘重,被迫撤回廣西,錯失了復興大明的良機。那么明知道兩家合力廣東唾手可得,鄭成功為何要故意按兵不動? 第一,李定國和鄭成功雖然都隸屬于南明,但不是一個系統。鄭成功出自隆武一系,李定國出自永歷一系。隆武帝被俘絕世而亡后,鄭成功雖然奉永歷為正朔,但鄭成功自始至終和永歷心不齊。鄭成功和大西將領互不信任,一直明爭暗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抗清主力,李定國和孫可望都封了親王,而鄭成功只封了郡王,所以鄭成功自然心里不服氣,他關鍵時刻給李定國拆臺并不意外。 第二,偉人也是有私心的,鄭成功也不例外。相比李定國和張煌言,鄭成功更像一個軍閥,他更在意自己的地盤和利益。隆武在時還好,沒有隆武,鄭成功就打自己的小算盤,南明遺臣總是諷刺他想當島主。李定國約定合攻廣東,他從內心來說是不情愿的,他不愿意大西系統做大,害怕兩家領地相連后鄭氏集團失去獨立性,所以他希望保留廣東作為雙方的隔火墻,因此故意按兵不動坑了李定國。 第三,鄭成功缺乏戰略眼光,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習慣性的坑隊友。廣東之戰坑了李定國,南京之戰坑了張煌言,導致錯失良機,讓大好的局面付之東流。其實他要是策應李定國,拿下廣州的話還是有很大希望翻盤的。 第四,鄭成功當時的處境也很艱難。鄭成功只有金廈基地,沒有穩定的稅賦來源,鄭成功的軍餉主要靠搶,當時清軍反撲的厲害,雙方在海澄、廈門一帶打的非常激烈,此前鄭成功的海軍又遭到了一次嚴重的海難,部隊傷亡慘重,所以鄭成功也沒有余力大規模支援李定國。不過鄭成功沒有策應李定國,確有保存實力、坑隊友的成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