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愛眼日”,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這兩個“窗口”出了問題,就會直接到影響到日常生活。 人上了一定年紀后,大多數都會經歷一個老眼昏花的階段,但其實,老眼昏花可能不只是一時的視疲勞那么簡單,而是一些眼疾所發出的信號。 老年人看不清楚, 最有可能是這四種病。 1 老花眼 老花眼是常見的一種眼退化疾病(或者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四十歲以后晶狀體逐漸硬化,睫狀肌的功能慢慢衰退,使得眼睛的調節功能變得困難而出現了看近處的東西會視力模糊,即我們所說的老花眼了。 像一些老年人看報紙、看書,不自覺地把頭向后仰或者把手臂伸長,讓書報拿得更遠才能看清楚,或者需要對著光線好一些的地方才能看得清楚一些,而且看近時不能持久,時間久了會眼脹、眼酸等。此時,可以驗光后佩戴合適的老花眼鏡來改善視力。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眼科手術可以解決老花眼的問題,就是直接換一個晶體,讓老化的晶體退休。 要特別注意的是:近些年在我國,老花眼人群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過度用眼及長時間看手機、電腦,令不少40歲出頭的人群“未老眼先衰”。各大醫院眼科門診中,有越來越多30多歲的老花眼患者就診求醫。 對老花眼的認識誤區 人們對老花眼的認識普遍存在較大誤區,“近視老花會抵消”、“放大鏡可以代替老花鏡”、“老花鏡沒有度數”等,都是關于老花的常見錯誤觀點。 近視和老花不能抵消 近視和老花在病理上不同,近視是由于屈光不正,而老花是晶狀體退化和失去彈性,臨床表現上,近視患者的老花會比普通患者稍輕,但這種“減緩”的程度相當有限。嚴重的近視和老花并發患者在讀書時要使用老花眼鏡,而看遠處時要使用近視眼鏡,比普通的老花患者更不方便。 放大鏡不可替代老花鏡 用放大鏡替代老花鏡來讀書看報,這一行為存在極大的危害,老花眼鏡也有度數之分,初期老花患者度數大約為100度到150度,而放大鏡相當于1000甚至2000度的老花鏡。老花患者還是應該選擇老花眼鏡,在保證視物清晰的同時還可以延緩老花加深。 2 白內障 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白內障的比例逐漸升高了。根據北京市白內障患病和手術狀況的調查顯示,50歲人群白內障患病率為6.83%,而7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患病率為59.95%。 這種眼病是一種致盲性眼病,在最初患上白內障時,多數老年人的眼睛晶狀體只有周邊部分渾濁但中央部分仍保持透明,這時不影響到視力,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晶狀體纖維水腫和纖維間液體不斷增加,使得視力變得越來越差,嚴重的可致盲。 目前,對白內障的首選治療是手術,置換一個晶體就可以了。手術治療后獲得比較好的視力,一般認為只要覺得影響生活就可以做這個手術,不存在白內障熟不熟的說法。 3 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球內壓異常升高,超過了眼睛視神經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視神經損害及視野缺損,最終使得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它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致盲眼病之一。 因眼壓升高壓迫到眼球內組織,很多青光眼患者的首發癥狀為眼痛,而且往往還可伴有眼眶、鼻根脹痛,嚴重患者還可出現劇烈偏頭痛,甚至有惡心、嘔吐等表現。 在視物方面可表現為:視力緩慢下降,晚上看燈光時出現虹視(即燈光周圍有五彩繽紛的暈圈)等,晚期目光直視正前方時感到余光所及的視野范圍明顯縮小。如果原先有老花或近視的,還可表現為老花或近視突然加重。 一旦確診是青光眼時,可通過藥物或手術手段將其高眼壓控制在安全范圍而使青光眼暫時得到控制,但青光眼卻是不能得到完全治愈的,它需要終生隨診護理。 4 糖尿病所致的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當血糖控制不佳時,可合并程度不等的視網膜病變,如出現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硬性滲出、棉絮狀軟性滲出、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積血、纖維血管增殖、黃斑水腫,甚至視網膜脫離等更嚴重的后果。 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積極控制血糖外,還需要定期做好眼底檢查。一旦老年人本身有糖尿病,出現視物模糊,需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看看是否已經合并了視網膜病變的問題,以便將傷害降到最低。 此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老年人常見的一些疾病,同樣也是可以導致視力下降,出現“老眼昏花”。 總之,老年人當視力下降時,最好能到眼科請專業的醫生檢查后,再對癥處理。 眼睛保養的五個竅門 1、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綠茶,可以提神醒腦,清肝明目。 2、如果眼睛經常有血絲或突然有小范圍充血,可以用1/3或1/2張新鮮的荷葉煮水喝。荷葉能解暑清熱、升發清陽、散淤止血。 3、若目赤腫痛或目赤障翳,可用一兩新鮮的車前草煮水飲用。此草具有清熱、利水、明目的功效。 4、經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鐘,每天數次,對眼睛有保健作用。 5、用艾條炙足三里、曲池和合谷這3個穴位,每星期兩次,可起補益腎氣、清熱利濕、調和營衛、明目退翳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