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內容 基礎解剖 功能解剖 解剖學分析 (崴腳原因:動態因素肌肉損傷和靜態因素韌帶損傷) 基礎解剖 脛骨前肌 起點:脛骨外側髁 止點:內側楔骨跖面、第一跖骨底 功能:使足內翻,踝背屈 神經支配:腓深神經 (足母)長伸肌 起點:腓骨前面中部和小腿骨間膜 止點:第一遠節趾骨底背面 功能:伸展第一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使踝關節背屈和足內翻 神經支配:腓深神經 趾長屈肌 起點:脛骨后面中1/3 止點:第2~5趾遠節趾骨底 功能:屈踝關節、屈2~5趾 神經支配:脛神經 脛骨后肌 起點:小腿骨間膜后面和脛骨、腓骨 止點:足舟骨粗隆及楔骨 功能:屈踝關節、使足內翻 神經支配:脛神經 足母長屈肌 起點:腓骨后面下2/3 止點:足母趾遠節趾骨底 功能:屈踝關節、屈足母趾 神經支配:脛神經 功能解剖 1足母長伸肌,2脛骨前肌,3脛骨后肌,4趾長屈肌,5足母長屈肌(見下圖)參與足內翻;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和趾長伸肌一起使足外翻(解剖學分析:習慣性崴腳(一))。一般情況下,人體內翻肌力較強,若內翻肌痙攣過度收縮,會導致外翻肌受到牽拉而損傷 解剖分析 內翻肌力痙攣過度收縮和(或)外翻肌力下降會導致腳踝的內翻扭傷 應用解剖學微課掃碼進入 (一個累計聽課次數8萬次的解剖微課堂) 解剖微課直達,請點擊左下方的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