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路;上海,1976年。
![]() 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花園弄堂,1854年延伸到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向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正式定名為南京路。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租界被廢除,國府將南京路分別命名為南京東路與南京西路。
![]() 1908年5月,通行有軌電車,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有軌電車軌道,重新鋪設了路面,改鋪為柏油路面。
![]() 福州路;上海,1976年。
![]() 上海開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黃浦江的四條土路之一。19世紀50年代初,外灘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馬路,早期稱勞勃三渥克路,因附近設有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機構,故稱布道路,又稱教會路。
![]() 清咸豐六年(1856年)向西延伸至第二跑馬場(今湖北路)。清同治三年(1864年)筑完全程抵泥城浜(今西藏中路),次年12月以福建省城市名命名為福州路,俗稱四馬路。
![]() 復旦大學正門;上海,1976年。
![]() 電影宣傳海報;上海,1976年。
![]() 上海國際飯店于1934年落成,大樓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