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的中華城市6 杜甫《長江兩首》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色借瀟湘闊,聲驅滟滪深。未辭添霧雨,接上遇衣襟。 涉及城市萬州、涪陵、奉節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涉及城市:南京 ![]() 這詞是寫于后主亡guo后被囚禁時期了。雖然寫作地點在開封,但由于是懷舊之詞,地域存在感則體現在了故都金陵上。尤其詞的下闋,在悲嘆故guo滅亡之時,也憑借想象,回到了秦淮舊地,體現出深深的懷念。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 這首詞毫無疑問是辛棄疾豪放詞的代表之作,上闋主要寫登臨所見之景,而下闋則體現辛棄疾豪放詞的一貫特點,通過運用各種典故,從而抒發的自己報國無門的郁悶以及渴望光復中原的情懷。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涉及城市,南京、黃石(西塞山) ![]() 這是一篇有名的懷古詩啊,樓主在上初中時歷史書上講述西晉滅吳、三國統一時就提到了這首詩的前2聯(湖南岳麓版歷史教材),樓主第一次知道南京還有一個“石頭城”的別稱也是通過此詩。這首詩前2聯講的是西晉大將王濬順江東下滅吳時的情形,這一場景主要通過對金陵城內外戰事的短短幾句描述來展現。而后2聯則是對于西塞山這一重要軍事要塞的描寫與個人感懷,暗暗諷刺了意欲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也希望唐王朝能吸取從前的朝代覆亡的教訓。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這里京口就是指古鎮江,瓜州在揚州南郊,鐘山是指南京紫金山。由于具體描寫較少,樓主只是隨便提一下了。說實話,王安石這首千古名篇也讓幾個地名刷了波存在感。 既然樓主提到了這詩,那么南京之后要提哪里想必顯而易見了。 ![]()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涉及城市:鎮江(北固山) 這首詩是歌詠鎮江山水的名篇,詩人由楚入吳,來到鎮江的北固山下,看到眼前開闊江景,寫出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千古名句。同時也通過尾聯直抒胸臆,抒發出了濃濃的鄉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xiè)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涉及城市:鎮江(北固亭) ![]() 這兩首毫無疑問是辛棄疾豪放詞的代表作。第一首不長,但一讀來就讓人覺得豪情萬丈,而且頗有熟悉之感,因為上下兩闕都有借鑒化用,“不盡長江滾滾流”源自杜甫《登高》。而“生子當如孫仲謀”源自《三國志》。但樓主認為這里恰到好處,這里我也就不說那些刻意賞析的話,就直白點說:我輩男兒,若是如同稼軒一般,在久不得志后事業又重新煥發希望,此時登臨高樓,遙望神州如畫江山,又怎能不生出睥睨天下的豪情!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涉及城市:鎮江 ![]() 關于詩的寫作地點是在湖南洪江還是江蘇鎮江有過爭議,但是從第二首地名來看,確實是在鎮江芙蓉樓所寫,這詩不必多提,明白“一片冰心在玉壺”即可。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 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 涉及城市:揚州 ![]() 本詩從前2句就可看出這是一首懷人詩,雖然標題是懷念揚州,但作者開頭卻追憶別情,后2句又巧用擬人,因為揚州的明月“無賴”,所以更加激起出了他的思念之情。雖然本詩并未言明揚州城里的風物如何如何,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卻漸漸被人當作歌詠揚州的名句,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就認為:月明無賴,自是佳句,與揚州尤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贈別.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3)《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涉及城市:揚州 ![]() 第一首詩屬于懷舊詩,且意境相當的優美,杜牧在懷念昔日同僚的同時,也將在揚州的美好時光記錄了下來。個人認為“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算得上是揚州的又一張名片吧。 第二首詩也可以算得上是情詩了,是杜牧贈給一位歌女的,雖然內容主要是贊揚歌女的妙曼美好,但第三句“春風十里揚州路”不論真實含義是怎樣,光從字面上看就讓揚州披上了一層光鮮與美麗。 第三首詩的基調就有些低沉了,作者前2句先回憶當年揚州幕僚生活的浪漫,但后2句又流露出感傷與后悔。既感嘆人生一場大夢,同時也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往事不堪回首之意。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涉及城市:揚州 ![]() 首先提一句,《揚州慢》這個詞牌是姜夔自創的,其中這首淮左名都可謂是相當有名。前面是交代背景的小序,然后就涉及到正文了。上闋追憶揚州的繁華美景,然后又與戰爭過后的蕭條作了鮮明對比。下闋雖然主要抒情,但依然不乏揚州特色,“二十四橋”、“紅藥”等也頗為亮眼。總之,全詞大概就是抒發對揚州昔日繁華的追憶以及對如今山河破碎的詠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