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二年,張居正上書建議皇帝奪取遼王朱憲?的爵位,隆慶皇帝采納張居正的建議,將遼王的家人一律貶為庶民。但是萬歷年間,羊可立上書彈劾張居正,說張居正捏造罪名誣陷遼王,而且趁機把遼王的家產、土地全部據為己有。 ![]() 這樣被廢遼王的家屬抓住這個由頭上書萬歷皇帝,而萬歷皇帝就以這個罪名查抄張居正的家但是并沒有查找出那么多財寶,那么羊可立為什么要捏造罪名上書彈劾張居正,他的動機是什么? 當萬歷皇帝取消了張居正上柱國和太師的頭銜,廢除了張居正的謚號“文忠”,罷免了張居正提拔的所有官員,就在這時候,羊可立上書彈劾張居正,由于他彈劾張居正有功而得到萬歷皇帝的重用,為了升官而鉆了個空子,羊可立其實就是一個踩著別人的肩膀,踩著死人的尸體往上爬的小人。 隆慶皇帝駕崩之后,根據皇帝的遺囑任命內閣首輔高拱,內閣大學士張居正、高儀和司禮監太監馮保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登基當皇帝,高拱這個人自視清高,從心底里就看不起司禮監太監馮保,所以就聯合其他內閣上書給皇帝要把權利收回內閣,趕走馮保,并且去找張君正表明心意征求張居正的意見,張居正是滿口答應。然而高拱剛一走,張君正就把高拱要上書的內容告訴了馮保,那么張君正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 那就得看結果了,高拱上書彈劾馮保之后,馮保就去請教張君正,這可如何是好,張居正對他說:“將計就計”。并且把高拱在隆慶皇帝駕崩時說的一句話告訴了馮保:“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馮保一聽大喜,把這句話改成“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上書給了皇帝和太后,太后和小皇帝聽后覺得高拱并不承認這個小皇帝,并沒有把這母子倆放在眼里,于是在隆慶六年六月十六號下旨將高拱貶回老家,另外一位內閣大學士高儀知道高拱被貶回老家,心里害怕被牽連,積郁成疾吐血而死。 ![]() 那么四位顧命大臣就剩下兩位,三位內閣大臣就剩下張居正一人,張居正順其自然就成了內閣首輔,在張居正時代,整個內閣就剩下張居正一人,所以在萬歷前期就形成了政治格局權力鐵三角——太監、太后和內閣首輔。 客觀的說,萬歷時代,張居正是居功至偉,如果沒有他萬歷時代的大明王朝真的不知會走向何方,但是再大的功勞也抹不掉萬歷心中對張居正的怨和恨,這對君臣之間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 第一,萬歷對張居正有十年的積怨,張居正得到太后和馮保的支持后,身為內閣首輔的他看待這個小皇帝會是一種什么態度可想而知; ![]() 第二,擺脫張居正的陰影,張居正死后按理說萬歷身為皇帝可以獨攬大權了,但是張居正在他心里已經造成了抹不掉的陰影; 第三,萬歷皇帝本身就是個貪財的人,羊可立的上書堅定了他一定要抄張居正的家。 ![]() 第四,張居正樹敵太多,身為內閣首輔畢竟是一人專權,在處理事情上避免不了有太多主觀意見,在朝廷上必然會得罪許多人。張居正死后,曾經得罪了的這些人都浮出了水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