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 01、服軟 魏文帝曹丕黃初二年,孫權向曹魏稱臣。 曹魏派太常邢貞率團訪問東吳,任務是策封孫權為吳王。 孫權一路派人馬熱烈歡迎,按超規格的國賓待遇接待邢貞。 到了武昌城,孫權親自出城,率領在家的各級文武領導干部, 到都亭去等候迎接邢使者。 孫權當時向曹丕稱臣是一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 一年多前,東吳軍襲擊荊州,抄了蜀漢大將關羽的后路,占據了整個荊州。 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吳蜀同盟破裂。 蜀漢劉備在稱帝不久,即出兵進攻東吳,要報關羽之仇。 當時吳軍都督陸遜正率大軍在夷陵一帶和劉備對峙,處于防守階段。 為防備曹魏軍趁火打劫,進攻東吳,孫權急忙向曹魏低頭。 這是孫權善于忍辱負重的表現,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說過,孫權有春秋時臥薪嘗膽的越國國君勾賤之奇,為避免兩線作戰,面子上吃點虧有什么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在當時應該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02、哭 邢貞一路上以上國使者自據,得意忘形,進了城門還不下車。 東吳的重臣張昭怒目而視,大聲喝道:“先生這般無禮,難道以為江南懦弱到沒有一把殺人的刀嗎?” 邢貞慌忙下車見禮。 東吳群英中又有一名武將怒形于色,對同僚們說:“咱們這些人不能幫主公并吞許昌、洛陽;消滅巴蜀敵軍,今天卻讓主公和邢貞會盟,真是個大恥!” 說著熱淚盈眶,東吳群臣無不扼腕。 邢貞見狀對左右說:“江東將相這種模樣,怎么會長期屈居人下呢!” 在人群中慷慨陳詞的武將,叫徐盛,字文向,瑯邪莒人。 這個山東壯漢客居江東,投奔在孫氏門下效力,從來以勇氣聞名軍中。不能忍受邢貞的傲慢無禮,怒而發出肺腹之言,正是這種不甘人后的猛將的男兒本色。 03、報仇 徐盛加入孫氏的隊伍時,孫策已掃平江東,剛剛遇刺而死,由年輕的孫權執掌江東。 徐盛擔任別部司馬,率領五百士兵駐守柴桑。 柴桑與荊州的江夏為鄰。 江夏是荊州牧劉表部將黃祖的地盤,當年江東猛虎孫堅就是與黃祖交戰時,“單馬行峴山”被黃祖的部下暗箭射死,留下孫策孫權年少無依,不得不投靠袁術。 所以說江夏黃祖和江東孫家是世仇。 徐盛在柴桑,修葺營柵,操練士兵,積極備戰,時刻注意著黃祖的動向。 沒多久,黃祖的兒子黃射率數千人順長江而下進攻徐盛。 徐盛當時兵才二百多人,他穩住陣線,依托有利地形和寨柵等防守工事,從容應戰,有效地殺傷黃射的有生力量。 雙方攻防戰來來去去,黃射軍損失了上千將士,又攻不下徐盛的防區,士氣大為低落。 徐盛看見時機到來,打開寨柵大門,率軍猛沖出來,一陣沖殺,打得黃射大敗。 黃祖軍退回江夏,絕跡不敢再到柴桑來找打。 徐盛以少勝多,一戰就穩住了防區,孫權大為滿意,派他收拾了南阿山等地的割據山寇,提拔為中郎將。 04、順手牽羊 隨后在孫吳的隊伍里,徐盛參加了多次的戰斗,征黃祖,戰曹軍,每每勇挑重擔。 曹操多次進攻濡須口,孫權挑選出戰的將軍,徐盛經常在前鋒陣營里。有一次曹、孫兩軍隔江對峙,徐盛率軍乘坐“蒙沖”快艇在江上巡邏。 這種蒙沖艇是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性快艇,速度快,靈活性強。 不過船只個頭小,突然起了一陣大風,把吳軍的這些蒙沖吹到了江對岸,吳軍將士都有點慌了手腳,徐盛卻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率領自己船上的士兵沖上岸去,撥出大刀片子來,向曹軍陣營沖殺砍去! 曹軍冷不防沖來這一股吳軍,這般沒頭沒腦地上來就刀劍招呼,也亂了方向,被放倒了好些人,紛紛后退。 剛好風停了,徐盛率部馬上撤回蒙沖艇,大家操起船槳,一起發力,箭一般地飛駛向南岸。 回到吳軍營寨,孫權大為高興,連連叫好。 這個徐盛,在這么不利情況下,還能斬獲敵軍,全身而退,了不起! 05、嚇退曹丕 建安二十年孫權征合肥,在逍遙津被曹魏大將張遼樂進等襲擊,這一戰打得孫吳軍隊無比狼狽。 徐盛歷經大戰,負傷累累,長矛丟失在亂軍之中,吳將賀齊率軍三千救援孫權及眾吳將,把徐盛的長矛揀了回來。 這戰打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徐盛拼命三郎的戰斗風格再次顯現。 黃初五年魏文帝曹丕大舉伐吳,有渡江之志,吳軍嚴軍備戰。 時孫吳軍已經擊敗蜀漢軍的進攻,劉備已死,在諸葛亮和孫權的共同努力下,孫劉聯盟再次建立起來。 孫權西線沒了壓力,拒絕了曹魏要東吳世子孫登入侍(其實就是到洛陽當人質)的要求,全力對付曹魏。 徐盛獻計,在建業周邊筑起圍欄,建造籬笆,圍欄上建起假樓,又在江中準備浮船。 大家認為這樣做沒什么實際意義,但徐盛堅持己見,建好了一系列設施,專等魏軍前來。 曹丕大軍到達長江北岸的廣陵,驚奇地看到綿延數百里的圍欄橫立在大江對面,將士們無不心中狐疑不定,擔憂吳軍有什么詭計,不敢進兵。 又見長江春水正漲。 曹丕嘆道:“大魏國即使有千軍萬馬,在這兒也用不上嘍!”對將士們說東吳有能人,還沒到打他們主意的時候。 于是引軍撤退。 東吳諸將這才明白徐盛的先見之明,紛紛拜服。 徐盛這一布局,讓魏軍不戰而退,算是老徐最出彩的一戰。 06、太鋒利 像徐盛這樣征戰一線的勇將,都有個脾氣。 一般是不會隨便地認同別人的成績的。 對別人的戰功多不服氣。 徐盛的氣量不大,和孫吳的好幾個大將都有疙瘩。 徐盛在濡須口多次與曹軍交戰,沖鋒陷陣,勞苦功高。 東吳大將周泰立功也很大,曹軍撤退時,孫權留派他為濡須都督。 徐盛大為不服氣,老周什么功勞這么大,未必比得過我徐盛嘛! 孫權特地趕赴到濡須,擺下酒宴,大會眾將。 大家開懷痛飲,孫權敬酒到周泰面前,命令周泰脫去衣服,露出渾身的傷疤,孫權讓周泰一一說出傷痕來自哪次戰斗,周泰講了大半天,才把這一身的傷痕講個清楚。 大家喝得盡興,徐盛也佩服周泰,才服氣他擔任都督。 徐盛擔任蕪湖令時,東吳另一名大將蔣欽的部下犯法,被徐盛拿下,打報告給孫權要殺了他。 孫權因蔣欽正率部在遠方未歸,考慮他的面子,不許。 徐盛此后見了蔣欽總是不自在。 在濡須的幾次戰斗,吳軍由大將呂蒙和蔣欽總指揮全軍。 徐盛擔憂老蔣公報私仇,不料蔣欽相當有大將風度,每每在孫權和眾將面前表揚徐盛。 孫權對蔣欽說:“徐盛以前告你,你現在推舉他。 你是想學春秋時的祁奚那樣,推薦人不避仇嗎?” 蔣欽說:“臣聽說是推舉人才,不該夾雜個人感情。 徐盛忠貞不渝,勤勞善戰,是一流的將帥之才。現在正是人盡其才的時代,小臣只是全力為國家求才而已。” 這話傳到徐盛耳朵,老徐很是受用,也服了蔣欽。 大約在建假樓退魏師后沒多久,徐盛就死了。 唐人孫元晏有首詩講徐盛怒邢貞無禮一事: 欲把江山鼎足分, 邢真銜冊到江南。 當時將相誰堪重, 徐盛將軍最不甘。 徐將軍的忠肝烈膽是名垂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