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甘霖 作品) 從用筆、結構、章法上分析《書譜》
(1)以圓為主,方圓兼用并巧用隸法。如它的點劃圓滿,筆筆相互呼應。輕重有序,意趣盎然。用筆十分靈活,所以顯示一種立體的感覺。并特別注意輕重筆的運用。很多人說孫過庭當寫到落腳的時候,用筆先較重的按下,然后馬上提筆鋒再放出筆去。如熟愈熱墻的“愈”,告誓文的“文”字,它們的最后一筆都在中間按筆頓下,在提起往右行,這樣頓抑一下,線條便活現著一種矯健的神采了。 (2)注意起落的鋒芒轉折。如勝母之里的“母”字、達夷險之情的“夷”字都是在其最末一筆的末梢,加上了一個三角形的回筆道,回鋒的勢顯著了,風神骨力便陡然增加起來。 在《書譜》中,字與字之間盡管形不太不貫,但氣脈相連,這主要是通過上一個字的收筆與下一個字的起筆以充滿“彈性”的“空間引接”來呼應的。有的是“氣貫”,有的是“實連”,而不是狀如算子的“排字”。《書譜》中的每個字是處在一種“動感變換”之中的。在這動作中所體現出的一種“運筆”是獨特的,其運筆的過程是微妙的“運指”和明顯的“運腕”相結合的一整套連貫動作組成的。
(2)對比夸張型 (3)布局錯落有致型 3.章法
其二是通過一片厚重的、筆畫較粗的點畫來與上述的輕靈的巧妙組合形成較強的反差和對比,或者說把“輕靈”與“粗獷”進行巧妙組合,而同時也起到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輕的是“虛”,厚重的為“實”。 其三,由于孫氏的用筆過于精良,所以有時他應用一些老到而沉著的“破鋒”起到調劑的作用。這可能是書寫時情緒的作用,或者是故意安排。 《書譜》在章法上也能較好的理解王羲之書法的章法精神,其筆法和章法是有機契合的,在筆畫粗細字體大小、字的連斷等等各種因素上求變化,使章法上得到豐富的效果。 (原文刊自《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作者:封彥,原題為《淺析<孫過庭書譜>中的技法特點》 ,臨帖幫精選推薦,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題圖攝影:甘霖 |
|
來自: 用口叟 > 《讀《書譜》,悟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