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只會導致心血管???它們還致癌!心血管病致癌,乍聽起來,令人錯愕。南京市胸科醫院心肺功能科副主任醫師何吟綿說,如今,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猶恐不及,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卻漠然置之,殊不知,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和運動少這些因素,也是癌癥神秘詭異的“惡咒”。 糖尿病人更易患癌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心血管病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然而糖尿病人更易惹上癌癥,癌愛“吃糖”,名不虛傳。德國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沃伯格發現,糖酵解是癌細胞賴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不像正常細胞那樣依靠氧呼吸,體內過半的糖分會被癌細胞消耗掉。高血糖與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以及炎癥因子密謀作案,成為“甜蜜殺手”。 何吟綿主任介紹,臨床證明,糖尿病與食道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膽管癌、大腸癌、腎癌、膀胱癌、子宮癌、卵巢癌和白血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久前公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成人糖尿病前期癌癥風險即開始明顯增加,至糖尿病階段患癌率高達2%-3%,且女性多于男性,隨著病程長短癌種的風險有所不同。 要警惕“壞膽固醇” 膽固醇是動物組織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組成細胞膜,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 和激素,膽固醇增高是缺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同時,脂蛋白還扮演著攝取和運輸致癌物的角色,癌細胞又需要膽固醇的營養支持其成長。 何吟綿主任表示,綜合觀察發現,乳腺癌、胰腺癌、大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風險與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呈正相關,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風險與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即“好膽固醇”呈負相關,“壞膽固醇”要低、“好膽固醇”要高的血脂管理策略與癌癥的預防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一些研究提示,對肺癌、胃癌、肝癌和腎癌患者手術前維持較高的膽固醇水平則預示有較長的生存,而癌癥晚期患者惡液質常表現血膽固醇水平較低。 高血壓會促發腫瘤 何吟綿主任表示,雖然至今還沒有發現這個被稱為心血管病的“沉默殺手”與惡性腫瘤發生的直接證據,不過高血壓患者體內氧化應激活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較高、微環境內炎癥反應較強,從腫瘤發生的生物學機制來看,癌癥與高血壓難脫干系。暗流涌動的高壓使血管和臟器結構產生重塑,也可能在悄無聲息地促進腫瘤發生發展,猶如被“污染的河床”,讓高血壓患者“躺槍”,控制好血壓或可一定程度上地攔截和逆轉致癌的病理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