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殷人先公簡述

     JwwooLIB 2017-07-03
    原文地址:殷人先公簡述作者:知北游

    (根據6月13日在【龍云閣】①保和殿群講課記錄整理重寫)
    知北游按:我在6月13日晚上給大家簡單介紹了殷人的先公,我當時沒什么準備,講得有點亂,也較粗疏,有些東西沒有講到,很對不住大家。所以抽空在竹整理的講稿的基礎上重新整理改寫了一遍,增加了一些內容,有9000字,長了點兒,不過內容充實了,大家可以看到點東西。現在重新發上來,供大家參考。
    【正文】
    殷人祭祀的祖先分成兩部分:一是先公,一是先王,二者以商湯為界限,商湯(不包括)以上為先公,商湯(包括)以下為先王。
    本來殷人有很嚴密的祭祀制度和周祭譜,他們的先公先王的世系完整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偏偏經歷了一個原本沒什么文化的野蠻民族周人,就杯具了。
    周人興起于戎狄之地,本來沒什么文化,他們的文化基本上是跟著殷人學習來的,而且,他們學習很晚,大概是從王季歷開始的。因為周人一直受戎狄的氣,自己也沒力量抵御,想靠棵大樹,在季歷時代就投靠了大商;大商也沒力量對付戎狄,想借助周人的力量。周人投奔過來,就給周人政治和軍事上的幫助,同時周人開始接觸殷商的文化,覺得這是好東東,開始學習,但學得也不是很好。可他們學會了拳腳打師父,奪得了天下之后,一方面對殷商的歷史文化漠不關心,不傳承不推廣,只挑選一些他們認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保存下來,其它的就任由它自然澌滅;另一方面,他們對殷商文化還作了一番摧毀和同化,比如殷商的青銅器很少見,據學者們認為是被掠到周去銷毀改鑄它器;殷商的文書流傳下來的也很少,據說都被周人燒掉了。占卜的甲骨算幸運,因為用完了要處理,方式就是挖個土坑埋了,而且這東東不容易腐爛,也保存下來了——經過此番浩劫,結果是殷商的歷史和文化在周人手里開始變得破碎和模糊,有些東西失傳,文獻中見不到了;有些東西雖然有文獻和口傳,可也模糊錯亂。
    戰國中后期,人們開始重視古史,有些好事者把他們的譜系又作了“整理”,可惜的是,中國古人最沒嚴謹的歷史觀,對于一些他們模糊或不知道的東西,喜歡憑己意去改造或編造,有些古史經過他們一“整理”,更糟透了,是錯上添錯,殷商的歷史和世系自然也不能幸免。所以,殷商的譜系,雖然戰國中后期有史書予以記載流傳,但是到了《世本》的時代,已經錯亂和缺訛得厲害,漢代司馬遷作《史記·殷本紀》又主要是根據《世本》。《殷本紀》是目前能看到的最完整的殷商歷史記錄,內容也大多翔實,對研究殷商史至關重要,就這一點上說,司馬遷厥功甚偉。但是,因為他根據的是《世本》等戰國中后期的文獻,里面的各種錯誤也不少,以前人們研究殷商歷史主要是依靠《殷本紀》為主線,受益良多,當然受害也不少。
    今人卻是十分有幸 能看到殷墟卜辭,可以根據卜辭里記錄的祭祀內容,知道殷人的周祭譜,知道了好多殷人先公先王的名字和祭祀順序,因此可以糾正好多《史記》中的錯誤。
    下面我就來簡要說說殷人先公的情況。
    1.帝嚳:《史記·殷本紀》寫殷人的祖先契,是帝嚳之子,這個是有根據的。殷墟卜辭中最高的人物就是“夒”,被稱為“高祖”,所以卜辭中會見到“高祖夒”這中稱呼,其實他也是上帝,卜辭中所說的“帝”、“上帝”也是指他,他是殷人所能追述到的最遠古的一位祖先。郭沫若在《卜辭通纂·世系》中總結說:
    “(卜辭中)神話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嚳,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經》中即天帝,卜辭之夒亦當如是。舊說視帝嚳、帝舜為二,且均視為人王,乃周末學者之誤會。舜、嚳以前,伏羲、神農之屬,可無論矣。”
    以上是郭沫若的話,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對于卜辭中“夒”的考釋,是王國維的首創,影響甚大,為學界所普遍接受,為學者所遵從(不是所有人)。這個文字考釋,其實是有問題的,那個字不當釋為“夒”。在卜辭中有兩個字的字形是非常相近的,一個是高祖之名,寫作“”(《粹》8);一個是用為動物名,一個是寫作“”(《庫》1010),二者形體都是作猿猱形,非常相似。區別在于,高祖之名的用字是手爪向上,用為動物名的字是手爪向下。
    用為動物名的字釋為“夒”,就是“猱”的本字,這個固然沒有問題;而那個用為高祖之名的字,從來不做手爪向下,而都是手爪向上,區別極為嚴格,顯然,二者不是一個字。其中的問題在于,大家都知道,在古音韻中,聲母起著關鍵性作用 如果聲母相同或相近,即使是韻部差距很大,也有通假的可能;如果聲母差距甚大,即使是同韻部,也很難通假。如果那個字是“夒”,古音泥母幽部,而嚳是溪母覺部 一個舌頭音,一個牙音,是很難通假的。
    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為“憂”,如《無憂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憂)”,容庚《金文編》解釋“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于省吾先生也說“這個字以讀憂(憂)較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嚳之嚳與憂也同音。”容、于二先生的說法無疑是正確的。“憂”字本是象猿猱以手掩面之形,表示憂慮、憂懼的意思。為什么從“夒”?因為古人造字用心工巧,即要會意,也要取聲。“憂”這個字就是從夒會意,也從夒得聲。憂古音影母幽部,則與嚳是旁紐雙聲、幽覺對轉疊韻,讀音相近,所以“憂”可音轉為嚳。
    高祖之名甲骨文還有一種寫法是“” ,這個字學界一直有爭論,我曾經寫過一個考釋這個字的文《釋“靠”》,認為這個字象夒反拄戌(斧鉞)于身后依靠之形,是“靠”的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與“憂”為旁紐雙聲、同部疊韻,故卜辭中一寫作“憂”,一寫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嚳”均從告聲,同溪母雙聲,幽覺對轉疊韻,所以都是“嚳”,這個應該沒有問題了。而變為“夋”則是依形隸定之異,《帝王世紀》言“帝嚳名夋”,確有古傳為依據,于《山海經》則作“俊”,后更音變為“舜”(同文部)。所以,卜辭中的高祖夒(憂)和典籍中的帝嚳、帝舜、帝俊 是一個人之分化。
    帝嚳有兩個妻子,都見于卜辭 一個是“娥”,甲骨文寫作“”;一個是“義京”,甲骨文寫作“”。娥,就是娥皇,傳世典籍中說是帝舜的妻子;《山海經》中作“羲和”,以為是帝俊的妻子,又或作“女和”,原因是卜辭有人名倒合書的例子,那么“娥”字甲骨文是上“我”下“女”的合書,可以倒讀為“女我”,“我”、“和”古音同歌部,所以“女我”可音變為“女和”,又變為“羲和”;“義京”也是倒合書,應當讀為“京義”,就是“常羲”,“京”、“常”古音同陽部,“義”、“羲”古音同歌部,都音近。郭沫若認為,這個人也就是女英,也就是帝嚳之妃、契的母親簡狄。簡狄古書上說是有娀氏之女,有娀即有仍,也就是有任,這個是顧頡剛先生的觀點(見《古史辨》第七冊《有仍國考》),我看是對的。簡狄吞了燕卵(或鳳凰卵)生了契。
    在傳世典籍中,帝嚳有個日名叫“高辛”,或稱之為“高辛氏”,“高辛”這個日名在卜辭中不見,可能是殷以后才追加的,因為他是“高祖”,追加日名為“辛”,故合稱之為“高辛”,說是“高辛氏”,成為氏名,恐怕不對頭。
    2.契:契是殷民族的最初祖先,但悲催的是,卜辭中找不到能和契對應的人!學者們就根據卜辭中的一些祭祀對象胡亂猜測:有的認為是“夒”,有的認為是“河”,有的認為是“岳”,有的認為是“兕”……,一人一種說法,但是沒有一個是被學界普遍承認的。
    契的出生有段故事,大家都熟知,就是有娀氏之女簡狄是高辛氏帝嚳的妃子,一次到水邊去沐浴,飛來只玄鳥,也就是燕子,下了個蛋,簡狄拿過來吞下去,懷孕了,后來生下了契,成為殷人的祖先。這個故事先秦時代就廣為流傳,所以司馬遷也當成真實的歷史老實地寫進了《殷本紀》。
    不過這個說法有分歧,就是對于“玄鳥”的解釋,一說是燕,一說是鳳凰。郭沫若曾舉了幾條例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頌·玄鳥》)
    “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嘉?”(《楚辭·天問》)
    “高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致詒。”(同上《九章·思美人》)
    郭老論之云:
    “玄鳥舊說以為燕子,但是我想和《山海經》的‘惟帝俊下友’的‘五彩之鳥’是同一的東西。在《離騷》中可以找到一個證據,便是‘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鳳凰既受(授)詒(貽)兮,恐高辛之先我。’這分明說的是簡狄的故事,‘鳳凰受詒’便是‘玄鳥致貽’,可見玄鳥就是鳳凰。玄是神玄之意,不當解成黑色。‘五彩之鳥’大約就是卜辭中的鳳。晚期的卜辭有祭鳳的記錄,稱鳳為‘帝使’。‘于帝史(使)鳳,二犬。’(《卜》三九八)、‘甲戌貞其寧鳳,三羊三犬三豕。’(《簠室殷契徵文》典禮一六),大約是鳳或‘五彩之鳥’在傳說的演進中化為了玄鳥或燕子的。”
    我認為郭老說生商的玄鳥為鳳凰是正確,這個“玄鳥”當是“天鳥”或“神鳥”的意思(《廣雅·釋言》:“玄,天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玄謀設而陰行”,薛綜注:“玄,神也。”),亦即鳳鳥,《說文》訓“鳳”為“神鳥也”就是這個意思,絕非是燕子。燕子之說,乃戰國末期古傳漸失,將“玄”理解為“黑”而以為燕子的玄鳥,實非。
    當然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生商的玄鳥的確也叫“燕”,但這個“燕”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燕子的“燕”,而應該是“鶠”,經典中燕國的“燕”,在金文中多作“郾”或“匽”,那么鳥名的“燕”自然也可與“鶠”通假。《說文》:“鶠,鶠鳥也,其雌皇。一曰鳳皇也。”
    桂馥《義證》:“《釋鳥》:‘鶠鳳,其雌皇。’《瑞應圖》:‘鳳皇者,仁鳥也。雄曰鳳,雌曰皇。一名鶠’。”傳說中生商的玄鳥就是鳳皇,一名鶠,后來以音近通假之故訛變為“燕”,后人更以訛傳訛,以為是燕子,恐怕不是那回事兒。
    郭沫若在《釋支干》中認為契也就是《左傳》中所說的高辛氏帝嚳之二子閼伯、實沈中的閼伯,閼伯是大火星之神,也就是天蝎座α星,它又被稱為“商星”,是商人的族星。“契”又寫作“禼”,郭沫若認為就是蝎形文之變,它就是來自于天蝎座,郭沫若先生認為中國古代本來就有天蝎座,后來分成房、心、尾三宿,房即蝎螯,心即蝎心,尾即蝎尾。古人有時仍把它視為一體,《爾雅·釋天》:“大辰,房心尾也”,同視為“大辰”。契在《詩經》里被稱為“玄王”,《爾雅·釋言》:“玄,天也”,“ 玄王”也就是“天王”,而《史記·天官書》說:“心之大星,天王也”,“心之大星”就是大火、商星、閼伯之星,被稱為“天王”,其實也就是“玄王”,玄王就是契,可見閼伯的確有可能就是契,是商人的祖先。
    可惜的是,卜辭中無論是“契(禼、偰)”還是“閼伯”,都看不到,這個很奇怪。我堅信卜辭中應該有他,只是關于他的那個文字因為沒有堅實的證據而考證不出來。《殷本紀》里說契曾經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為司徒,封于商地。這個說法很可能是戰國時代的編造,不怎么可信。
    和契同輩的人,有高辛氏之八子,《左傳·文公十八年》中稱為“八元”,分別是: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卜辭中有祭祀對象“虎”和“鬳”,就是伯虎和叔獻,其他人不見;《山海經》中也說“帝俊生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就是這八子,里面有“中容之國”,王國維認為“中容”就是“仲熊”;又有“季釐之國”,“季釐”就是季貍。可見高辛氏八子之事的確是古傳,這個可沒疑問。
    3.昭明:《殷本紀》說契之后就是昭明,這個當是根據了《世本》,但問題很大。首先,卜辭中也沒有“昭明”。其次,“昭明”之名,先秦文獻中除了《荀子》和《世本》之外,就見不到了。所以這一世的確非常可疑。最近,臺灣史語所的蔡哲茂先生寫了個文,叫《契生昭明辨》,發布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上,他開列了大量的證據論證,主要是認為殷商世系中本沒有“昭明”這一世,而是后人根據《荀子·成相》里的那句“契玄王,生昭明”編出來的,蔡先生的這個說法僅供參考。總之大家記住,“昭明”這一世在卜辭中也找不到。
    4.相土:根據《殷本紀》,昭明之后該是相土了。《世本》、《殷本紀》都作“相土”,《荀子·解蔽》作“乘杜”,楊注:“以其作乘馬,故謂之乘杜。”《呂氏春秋·勿躬》作“乘雅”,土、杜、雅古音同魚部音近。
    卜辭中有祭祀對象“土”, 但是學者們亂開了:一說這個“土”就是相土;一說這個“土”就是“社”,不是相土;一個說卜辭中有祭祀對象“邦土”,就是相土(郭沫若說),但也有人認為是“邦社”(王國維說),不是人名。總之一個亂。
    《詩經》里也說“相土烈烈,海外有載”,但是有人對這個“相土”還懷疑哩,說“相土”是省視疆土的意思,不是人名。這個說法很沒道理,因為《左傳》中明白寫著有“相土”這個人,如《襄公九年》說:“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定公四年》又記載周成王命衛康叔“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都明白是人名。但是卜辭中只有“土”或“邦土”,沒有“相土”,這個大家應該記住。
    5.昌若:相土之后,就是昌若了,這個又毛了:卜辭里也沒有“昌若”!雖然學者們猜這個猜那個,都不可信,所以這里也就不多說了。不過,“昌若”這個人名很可能是的確有的古人名,《莊子·徐無鬼》里說“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還有六個人陪他一起去,連同黃帝被稱為“七圣”,其中一個人叫“張若”,張、昌音近,很可能張若就是殷人的先公昌若,那么這個人雖然不見于卜辭,但也不是說沒有此人。可能也是有他,只不過殷人有別的名字,我們沒法釋讀而已。關于其事跡無可考,沒什么可講。
    6.糧圉:《殷本紀》說昌若之后是曹圉,《世本》一作“糧圉”,還說:“曹圉生根國”,茆泮林說:“案《史記·殷本紀》無‘根國’一世。鄭注《禮》云:‘冥,契之六世孫也。’康成必有所據。孔疏引《世本》作證,仍作‘曹圉’,竊疑《索隱》所見‘糧圉’,系字形相近,轉寫脫‘根國’之訛。”現在學者一般認為“根國”也是“糧圉”之形訛。我看“根國”當作“桹圉”,“糧”、“桹”音近,“圉”、“國”形近,故而搞錯了。《世本》多出根國這一世,我認為是在流傳中發生的訛誤,至少司馬遷時代所見的本子里還沒有這種寫法,所以《殷本紀》里直接說曹圉之后是冥,沒有根國。
    卜辭中有一位“王吳”,是祭祀對象。這里說說這個“吳”字,甲骨文中寫作“”或“”,郭沫若釋為“吳”,但是好多學者不同意,有人釋為“夨”,有人釋為“夭”,但是,2001年曲沃北趙晉侯墓地114號墓發掘出土的叔虞方鼎銘文中用作叔虞之“虞”的字正作此形,可見,郭沫若的遠見卓識,他的考釋正確。他在《卜辭通纂·世系》中說:“王吳者,當即糧圍。《史記·殷本紀》云:‘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索隱》云:‘系本作糧圉也。’糧、王、圉、吳各為疊韻字。曹字古作與糧形近,故訛也。《天問篇》‘吳獲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兩男子。’舊解為泰伯、仲雍竄吳之事。案其事敘在舜次,在該、恒等之前,舜即帝嚳,則所謂吳者蓋指此王吳矣。”我認為郭沫若的說法是對的。
    關于“吳獲迄古”的傳說,《太平御覽》卷三六一引《玄中記》是這么解釋的:“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藥于西王母,至此絕糧,不能進,乃食木實,衣以木皮,終身無妻,產子二人,從背肋間出,其父則死,是為丈夫民,去玉門二萬里。”《括地志》上也基本上采用了這個故事,只是“王英”作“王孟”,“吳”古音魚部,“英”、“孟”古音陽部,魚陽對轉,都是音近的字,王孟或王英其事就是王吳,但說是大戊時人則是傳說搞錯了。《天問》里說“孰期去斯,得兩男子”過去解釋得不對,“去”當是“胠”字的省略,“斯”是裂開的意思,這兩句是說誰想到王吳肋骨能裂開,生下兩個男子?
    這種裂開肋骨生二子的故事,在清華簡《楚居》里也有一個,就是楚的先人穴酓(即穴熊)的妻子妣列懷孕,生了兩個兒子侸叔和麗季,麗季不能順產,巫咸就用楚(荊條)當手術刀,做了一次剖腹產手術,把妣列的肋部剖開,生出了麗季,妣列因此死亡,這部族的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兒,所以自稱為“楚人”。
    那么,《天問》的故事說的,極有可能是指王吳的妻子也是懷了雙胞胎,不能順產,只好破腹產生了兩個兒子,并非是王吳本人,按理男人怎么能生孩子呢。
    不過,這個傳說我至今沒想明白,在殷商的歷史中有什么特殊的含義,但對殷商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史傳,否則不會流傳下來。
    7.王季:《殷本紀》說曹圉之后是冥,而卜辭王吳之后是王季,或簡稱為“季”,因此,冥也就是王季,“冥”這個字肯定是在流傳中發生了訛誤,是殷人的譜系缺訛錯亂造成的。古書上講冥曾經為玄冥之官治水,死于河,不過這個說法很難證實。《禮記·祭法》里說“殷人禘嚳而郊冥”,宋衷《世本注》說:“冥為司空,勤其官事,死於水中,殷人郊之。”《史記索隱》也說:“《禮記》曰:‘冥勤其官而水死’,殷人祖契而郊冥也。”冥就是王季,可見殷人對他很重視,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王,只是具體事跡不可考了。
    8.王亥:《殷本紀》冥之后是振,而卜辭王季之后,就是王亥和王恒兄弟。王亥古書上寫得很錯亂,寫作“該”、“垓”、“核”的算是比較接近的,還有寫作“冰”、“振”的,就差距太大了,《史記》就是作“振”,可能是由“核”字訛變而成,因為《世本》是作“核”。只有《山海經》寫得正確,作“王亥”,與卜辭同。但在《海內北經》里又訛誤作“王子夜”,因為“亥”、“夜”古字形近之故。甲骨文中王亥的“亥”有時候在上面加個“隹”頭,就是短尾鳥,有學者認為和殷人鳥圖騰有關(這個我存疑)。
    殷人祭祀王亥很隆重,祭祀次數多,用牲量也很大,可見王亥是殷人歷史上地位很重要的一位先公。
    王亥的事跡,在《天問》里記載的最清楚,另外《山海經》、《周易》、《竹書紀年》等書里都有所記載,王國維把這事兒首先揭發出來。大概的意思是:
    殷王季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王亥,一個王恒,王季很贊賞王亥,因為他有才能。王季死后,把王位傳給了王亥,王亥帶領殷人,靠游牧為生,來到了有易這個方國,有易這個地方靠近河這個方國。王亥在有易當了牧豎,就是牧奴,所以古書上也稱他為“豎亥”。王亥善于畜牧,養的牛羊肥壯,結果有易人眼紅了,想奪了他的。先奪了他羊群,王亥沒在乎,所以《周易》里說“喪羊于易,無悔”;后來,有易人和王恒合謀,殺掉了王亥,奪了他的牛群 于是《周易》里說“喪牛于易,兇”;王亥死得很慘,尸首被剁成了好幾塊,《海內北經》上說“王子夜(亥)之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所以《左傳》里說“亥有二首六身”,頭被砍成兩塊:帶牙齒的口腔部分和腦袋分離了,這是“二首”;首、胸、兩手、兩股都被肢解為六處,這就是“六身”。
    王亥應該是和大禹同時代的人,因為《山海經》和《淮南子》中都說禹曾經名豎亥步量過大地。
    王亥的事跡有點復雜,我曾經寫了一個文《王亥故事考述》,寫得比較詳細,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網址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c4f8f1010002ik.html),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9.王恒:《殷本紀》里沒有王恒這一王,但是卜辭中明白地有祭祀王恒的內容,而且也稱“王”,可見王恒的確曾經是殷人先公之一,因為殷人的世系破碎的緣故,但《天問》里還明白地寫著,可見,楚人當時還知道殷商人比較準確的一些世系和傳說。
    根據《天問》的記載,王恒和有易合謀殺掉了哥哥王亥之后,當上了殷王,還分了一部分牛群,所以《天問》里說“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但是道德太敗壞了,與外人合謀殺兄篡位,謀財害命,這算什么人?所以殷人不服他,他沒有辦法,帶了一部分人離開殷人去了一個叫“班祿”的地方,一去不回,所以《天問》里說他“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這是王恒的一點事兒,別的故事就無可考了。
    10.上甲微:《殷本紀》里說振之后就是他兒子上甲微。上甲微在甲骨文中寫作“”或“”,前者是“上囗甲”三字的合文,后者是“囗甲”的合文,不過到了金文中,用后者當成甲乙丙丁的“甲”,其實是周人學錯了,這個字在卜辭中只用為上甲之名,甲乙丙丁的“甲”寫作“ ”,不帶外面的方框。過去有人把這個字和“田”字弄混,其實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嚴格的,“田”字是里面的十字筆畫與方框相連,而這個字是十字筆畫與方框不連接的。有學者認為,上甲微的“微”就是這個“囗(圍)”的音變,因為古人把“上囗甲”錯讀成了“上甲囗”,囗、微音近,于是成了“上甲微”,我覺得這個看法對頭。
    大家請注意:上甲微是殷人先公先王中第一位有日名的人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郭沫若認為他就是一個分界線:殷人的歷史,自上甲以上,屬于神話傳說時代;自上甲以下,才正式進入歷史時代,所以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根據《山海經》、《天問》、《竹書紀年》等書的記載,在王恒走掉之后,王亥的兒子上甲微繼承了王位。上甲微知道是有易人和叔叔合謀殺了老爸,叔叔走掉了,這個沒法辦了,他要向有易復仇。殷人經過王亥的變故,損失很大,再加上王恒鬧分裂,帶走了一部分人,殷人元氣大傷,憑自身的力量根本完不成復仇計劃。于是上甲微就跑到河方那里,找河伯借兵。河伯很惱有易殺了王亥這事兒,就幫助了上甲微。結果,有易人杯具了,在上甲微的不斷進攻之下,最終國都被攻破,一頓屠殺,上到君主下到臣民,幾乎被殺絕。
    河伯一看,覺得這事兒做得有點過火,有易畢竟是鄰居,不能眼看著他們被滅絕,就又幫助有易,把一部分有易人的殘部收拾起來,又幫助他們立了一個國,叫做“困民國”,而且一直繁衍生息下來,這件事情記載在《山海經·大荒東經》里。屈原對有易沒被殺絕這事兒很不滿,他責問“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而后嗣逢長?”意思是有易眩惑王亥的弟弟王恒一起做邪惡的事兒,謀害了哥哥。為什么有易人變化了欺詐世人,還能后嗣興旺發達?
    因為這件事兒,殷人認為上甲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王,有日名的殷王就從上甲開始可能有這個原因在里面。
    11.三匚(報):上甲之后,《殷本紀》的順序是:報丁、報乙、報丙,號稱“三報”;殷墟卜辭的順序卻是:匚乙、匚丙、匚丁,可見《殷本紀》是搞錯了。
    但是,殷王的日名不是有序排列的,無論根據生日、死日、還是占卜而得,不可能這么有序,因此有學者推斷,上甲之后的三位殷王,名字失傳了。殷人為了祭祀,只好重新按順序排列了一下,前面是上甲,就按照順序,乙、丙、丁就這么排列下來。
    “匚”這個字,葉玉森先生認為就是古人存放死者神主的器皿,有些象后來的佛龕,就是“匰”,《說文》:“匰,宗廟盛主器也”,就是這東東。唐蘭先生認為,匚就是祊祭,是祭祀上甲于門內,用三匚(報)配于兩旁,所以上甲用四面合口的“囗”,三報用開一口的“匚”。
    三報的事跡古書上找不到,所以沒得講。
    12.二示:報丁之后是主壬,卜辭中作示壬;主壬之后是主癸,卜辭中作示癸,學界統稱之為“二示”。主、示應該是同一個字,“示”是神主之“主”的本字。這二位的日名也是壬、癸相連,可見也是后來的追加,并不是固有的(實際上,自上甲一直到主癸,都是后來的追加)。同時,這二位也沒啥事跡可考,只有一件重要的:示癸的兒子,就是成湯,卜辭中作“唐”,《叔夷鐘》里寫作“成唐”,日名是“大乙”,一座“天乙”,為商王朝的開國之君。
    殷先公講完了!
    卜辭中還有好多祭祀對象,但是在傳世文獻中的殷人譜系里找不到對應者,比如我上面所說到的兕、岳,還有目(上目下口)等等,都身份不明,這些都只能依靠以后的新材料出土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AV| 国产宅男宅女精品A片在线观看|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三级三级成人网站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色噜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成 人影片免费观看| 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 宅男噜噜噜66网站高清|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高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精品麻豆一二三区|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清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9色国产深夜内射|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