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在《書譜》中被孫過庭稱為“書法四賢”。孫過庭說:“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研。”意思是說:這四位才華出眾的書法大師,可稱得上古今獨絕。但是今人(二王)還不及古人(鐘、張),古人的書法風尚質樸,今人的書法格調妍媚。” 文采與質樸相結合,才是清雅的風度。何必閑置著華美的宮室去住古人的洞穴,棄舍精致的寶輦而乘坐原始的牛車呢? 鐘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楷書鼻祖。 鐘繇的行楷 《宣示表》 《宣示表》局部放大 《賀捷表》 今日有人打著為楷書正名的旗號,以印刷體館閣體的標準衡量楷書,居然把鐘繇的楷書叫做隸楷。 張芝,生年不詳,字伯英,漢族,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東漢書法家。張芝擅長草書,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于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圣之稱。 張芝章草 《冠軍貼》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瑯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王羲之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楷書 《喪亂帖》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 《玉版十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