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博老師 引言: 前段時間讀了一本書,對我很有啟發,叫做《自控力》,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這本書在網上評分高很高,是根據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編寫的。 這本書其實提供了一種循序漸進地幫助我們認清目標,增強自控,并做出改變和決定的有效方法,尤其對孩子而言,提高自控力是應對拖拉磨蹭、愛玩游戲等不良習慣的重要方式。 下面就給家長們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主要精髓,期望對您有所啟迪。 01 自控力是啥? 自控力其實是大腦對人的身體、思想、行為等通過自我驅所使產生的控制,在大腦前額皮質的三個不同區域里,分別對應著三種力量:我想要、我要做、我不要。 前額皮質的左邊主要是“我要做”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幫人們處理枯燥、困難和壓力等負面情緒,比如每次考試前孩子都會高度緊張且拼命學習,這就是該力量作用的結果。 前額皮質的右邊主要是“我不要”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克制人的一時沖動,比如上課時手機來了短信,但孩子依舊在聽老師的講解,這就是該力量的功勞。 前面這兩個力量看似是對立的,但是它們各自所在的區域卻一起控制著一件事——你要做什么。 而對于“我想要”的力量,它的控制區域則位于前額皮質中間且靠下的位置,通過記錄人的目標和欲望來決定想要什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有遠見的設定。 02 自控力有啥特點? 1.自控力像肌肉是可以訓練的 有一個概念叫神經可塑性,簡單來說就是說大腦結構可以隨著經驗增加而改變,相似的,大腦前額皮質中灰質細胞的數量也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加,從而達到增強自控力的目的。 2.自控力也有極限,也會疲憊 為什么不吃早餐會反應遲鈍?因為自控力本身要抵抗大腦,這個過程要消耗能量,當大腦能量不足時,前額皮質區域的工作便不再有效,自控力也因此下降。 3.情緒會影響自控力 書里說,想要快樂是健康的生存機制,它和遠離危險一樣,都是人的本能。 為什么?因為人腦不僅要性命,也想維持心情,所以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大腦會提醒孩子做快樂的事,這時就沒前額皮質的事了,這便是壓力引發欲望。 4.自控力也會傳染 人與人產生聯系由叫鏡像神經元的腦細胞負責,它們主要注意并觀察其他人的想法、感覺和行為。 鏡像神經元的存在使人的社會腦出現意志力失效,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分別是無意識模仿,情緒傳染,以及被誘惑屈服,比如孩子與他人交談時模仿對方的姿勢就是明顯的意志力失效的情況。 03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1.嘗試冥想 這是書里認為最方便且最有效的方法,這是因為它改變的是大腦的結構。 孩子經過冥想后,大腦會成為調試好的意志力機器,而在這個機器里,前額皮質與自我意識影響去的大腦灰質會增多,這對孩子提高自控力是有幫助的。 2.堅持訓練 我們知道自控力是有極限的,但這種極限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這與肌肉訓練是一個道理,而孩子的自控力就可以通過平時的訓練去養成。 另外要注意飲食,大腦要有足夠的能量供應,比如按時吃三餐,多吃營養品。 3.自我諒解 孩子情緒低落時使意志力是會變弱的,這時一定要讓孩子原諒自己,也就是自我諒解,雖然聽起來像更像為自己找借口,但不這樣做會引起嚴重的自控力下降,甚至導致抑郁。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引導孩子給予積極的自我評價,避免因意志力失效而帶來壓力,一旦引起嚴重的自我放縱就得不償失了。 4.找到組織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和自控力是很有關系的,因為想要孩子提高自控力,最好和自控力強的同學或朋友在一起。 現實生活中孩子會接觸大量的同學,而家長則可以多和這些同學的父母進行接觸,努力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和自控力強的同學或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從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以上就是根據《自控力》整理出的一些關于提高自控力的知識與方法,希望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助力。 未來道路荊棘,能否自制是孩子面對挫折時的關鍵能力,一旦缺失,等待他們的只會是一敗涂地,只希望那時的他們能真正覺醒。 愿每個少年,未來一切安好。 文章來源:科學家長觀(kxjzg1) |
|
來自: 昵稱4153146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