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持續6個月以上的肝臟的炎癥。 病因 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肝炎病因為病毒性肝炎,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酗酒、服用特定藥物、毒素、其他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炎病毒分為五型:A、B、C、D,以及E型。A型及E型通常借由食物及水傳染,乙型肝炎則主要由性行為轉染,但也可能是母親在妊娠或分娩的過程中,傳染給胎兒。B型和C型可以經血液傳染,常見途徑包含共用針頭。丁型肝炎只能感染已經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 A、B,及D型可借由疫苗預防。藥物可以用于治療慢性肝炎。目前仍沒有治療NASH的方法,但可以借由運動、均衡飲食,以及減肥等調整生活型態方式來維持健康。自體免疫性肝炎可以借由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當病情到一定程度時,則可以考慮換肝 分類 ⑴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⑵自身免疫性肝炎 ⑶慢性酒精性肝病 ⑷)藥物性肝病:又稱藥物性肝損害 依據病情輕重,可以將慢性肝炎分為輕、中、重度以及慢性重型肝炎 臨床表現 慢性肝炎輕、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癥狀輕微且缺乏特異性,呈波動性間歇性,甚至多年沒有任何癥狀。大約2/3的患者直到肝硬化才出現癥狀,而剩下的1/3的患者是急性肝炎發作后,癥狀持續或者反復(通常幾周后)。 癥狀主要包括輕微的不適感,如食欲下降和疲倦。有時患者還會出現低熱和上腹不適。黃疸少見。慢性肝病及肝纖維化的并發癥最終可出現。它們包括脾大、皮膚蜘蛛痣,肝臟和腹腔積液(腹水—見 腹水)。肝功能異常會導致腦功能受損(肝性腦病–見 肝性腦病),特別是丙肝所致的肝硬化容易并發。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導致其他表現,幾乎可以涉及到身體的任何系統,特別是在年輕的婦女中。這些癥狀包括痤瘡、停經、關節痛、肺纖維化、甲狀腺炎、腎炎和貧血。 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患病多年,病程并未進展。而在另外一些患者中,病情會逐漸加重。這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是何種病毒感染。 ◇大約15%-25%的丙肝患者,數年后可能進展成肝硬化。出現肝硬化后,并發肝癌的風險會升高 ◇乙肝患者病情可能會惡化,有時病情加重很迅速,而且增加了肝癌的風險 ◇ 70%的乙肝和丁肝的雙重感染患者進展為肝硬化 ◇ 大多數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得到有效的治療,但是仍有一些會發展為肝硬化,可伴有或不伴有肝衰竭 ◇ 藥物所導致的慢性肝炎,在藥物停用后可完全恢復正常 西醫治療 慢性肝炎的治療包括多個方面,保肝、抗纖維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預防肝癌等等,其中針對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療中最重要的原則。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定期體檢復查,通常不需要治療。 ①保肝治療:藥物種類比較多,包括甘草酸類制劑,水飛薊素類制劑,五味子類制劑等。 適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②抗纖維化治療:多為中成藥口服制劑,也適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③注射干擾素抗病毒治療:包括普通干擾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擾素?(2a和2b),適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療程至少1年。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是慢性丙肝的標準治療方案,療效取決于HCV基因分型以及對治療的應答快慢。治療4周內出現丙肝病毒低于檢測線者(俗稱為陰轉),稱為有快速應答(RVR),此人群對干擾素治療效果最好,痊愈率達到87%。 ④口服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這類藥物只適用于治療乙型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在中國大陸有以下四種藥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阿德福韋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恩替卡韋(entecavir, ETV);國際上還有第五種藥物: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用于治療對以上四種藥物耐藥的患者。核苷類似物的優點是抗病毒療效好,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每日1片,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延長了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明顯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質量。缺點是需要長期服用,并且有耐藥的風險。作為治療慢性乙肝的特殊藥品,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并且需要定期復查乙肝病毒定量。若隨意服藥停藥,會促進乙肝病毒耐藥的發生及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 ⑤免疫抑制劑: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保肝藥物難以控制的肝功能反復時,行肝穿若提示肝內炎癥活動明顯,則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合并使用另一種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可促進病情的恢復。 ⑥預防腫瘤的發生:慢性肝炎病史長,發生肝癌的機率增加,補充微量元素硒有助于增強抗癌能力;此外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利于增強預防腫瘤的能力。 ⑦去除病因:禁酒,停止服用損傷肝臟的藥物:對于酒精性肝病以及藥物性肝病患者尤其重要。對于其他原因導致的慢性肝炎也有重要意義。 中醫治療 【處方一】 黃芪20g 女貞子20g 郁金15g 茵陳30g 甘草15g 玉米須30g 靈芝15g 赤芍30g 【功 效】 清熱解毒,健脾養肝。 【適應癥】慢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乏力、納呆、肝區不適。 【處方二】 血府逐瘀湯(桃仁15g 紅花9g 當歸12g 生地12g 枳殼9g 赤芍9g 柴胡9g 甘草9g 桔梗6g 川芎12g 牛膝12g) 【功 效】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適應癥】脅肋刺痛,痛處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續不已,入夜尤甚,或脅下有積塊,或面色晦暗,舌質紫暗,脈沉弦。 【處方三】 一貫煎(北沙參12g 麥冬12g 當歸身12g 生地黃18g 枸杞子15g 川楝子6g) 【功 效】養陰柔肝,理氣通絡。 【適應癥】脅肋隱痛,綿綿不已,遇勞加重,口干咽燥,兩目干澀,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飲食注意 慢性肝炎飲食無特殊要求,注意營養均衡,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盡量少食用油炸食品,禁煙禁酒,保持正常體重,保證睡眠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心情平和。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成分的藥品,蜂膠,螺旋藻,鮮王漿,蟲草制劑等,對改善肝臟營養,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