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7年已經過一半,金融行業似乎又忙了起來,忙于做半年度總結,準備半年報等相關報告,回顧下過去半年行業發展和產品管理的成果和變化,這是行業慣例,也是為下半年工作提供經驗、依據和決策等。以下就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的一些變化進行梳理,探尋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變化,并試圖從資本市場、投資者偏好等角度去解讀其變化背后的原因,以此來對整個公募基金行業上半年發展形勢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和了解。 剛結束的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里程碑——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凈值規模首次突破10萬億,這也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又一個10萬億級別的細分領域,而走在前面的私募基金業早已突破10萬億大關。盡管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但居民財富增長帶來的金融投資需求仍在持續釋放,而隨著機構投資者不斷發展壯大以及金融產品創新和多元化發展,投資者選擇空間上更加寬裕,基金投資上也具有更大自主性,更傾向于投資一些標準化產品,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份額增長8117.86億份,資產凈值規模增長9179.17億元。從最近三年的半年度數據來看,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份額和資產凈值規模增量好于2014年上半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但與2015年上半年、下半年和2016年下半年仍有較大差距,這主要與市場環境有關,公募基金規模在2015年牛市期間出現爆炸性增長,而去年下半年市場震蕩上行增加了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但今年上半年市場呈現過山車行情,市場參與熱度明顯降溫,這也導致了規模增長與過往幾個季度存有較大差距。 從產品類型來看,貨幣基金規模占據半壁江山,資產凈值規模達到53369.91億元,占比達53.23%,這也能從側面去反映當前中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意味著公募基金行業活躍著大量的低風險投資者,而這部分投資者正通過互聯網方式便捷的參與到貨幣基金投資,又能說明互聯網理財很大一部分客戶群體主要是追求固定收益的低風險投資者。代表著高風險或較高風險偏好的股票型和貨幣型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僅為27705.13億元,占據整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規模比例為27.6%,這也能說明了公募基金行業里僅有近三分之一的投資者愿意在承擔較高風險的前提下去獲取較高收益,當然資產凈值規模占比較低也有來自于市場長期低迷等方面的原因,但這也反映了投資者信心與市場走勢具有較高相關性。 表1、2017年上半年各類型基金規模
數據來源:wind 從半年度數據來看,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增長主要來自于貨幣基金的貢獻,上半年貨幣基金獲得凈申購8678.07份,規模增量達8683.05億元。在美聯儲加息以及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背景下,央行主動上調了貨幣政策工具利率,疊加金融去杠桿等多種因素疊加推動下,貨幣市場資金利率持續上行,帶動了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回升,當前貨幣市場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回升至4%-5%之間,對投資者產生了較強吸引力,而在A股市場低迷、債券市場不平靜的當下,投資者更熱衷于將資金投向貨幣基金,以獲得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和通脹水平的收益,而這部分收益就是無風險利率。債券基金規模增長258億元。不過由于A股市場長期表現低迷,且受金融監管新政影響,委外投資撤出和個人投資者贖回導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出現凈贖回,贖回份額分別為458.76億份和652.59億份,但資產凈值規模卻分別增長了91.19億元和206.94億元,這或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市場嚴重分化背景下上證50和滬深300成分股逆勢走強帶動。此外,QDII基金業遭遇凈贖回,凈贖回136億份,資產凈值規模萎縮47.53億元。 公募基金行業自從搭上了互聯網之風之后,行業發展出現了比較大變化,基金管理數量決定管理規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數量取勝格局早已被打破,現在早已成單品規模的天下。天弘基金毫無疑問再次奪得資產管理規模冠軍,而這主要歸功于支付寶流量堆積出的天弘余額寶這個多少基金公司望其項背的貨幣基金產品。去年底天弘余額寶規模僅為8082.94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長至14318.05億元,半年時間增長6235.11億元,增幅達77.1%,這不僅僅捍衛了其國內基金產品規模巨無霸的地位,還為天弘基金繼續蟬聯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規模冠軍立下汗馬功勞。天弘基金規模令業界難以匹敵,但其規模結構似乎有些變態,天弘余額寶規模占據了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的94.34%,而其高風險產品(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占比僅為1.27%,產品類型規模嚴重失衡,這或與公司發展戰略與產品布局等因素有關。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弘余額寶成就了天弘基金,天弘基金等于天弘余額寶。 相較于天弘基金,其他基金公司在公司產品線布局上都相對均衡,未有出現明顯失衡情況出現,看起來較天弘基金發展起來更加穩健和健康,但大多都呈現出固定收益產品規模要遠大于權益類產品規模的情況,這也與整個公募基金產品結構情況保持一致。固定收益產品(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占比明顯高于權益類產品,從前五大基金公司來看,天弘基金和工銀瑞信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均超過90%,分別為98.78%和90.17%,易方達、博時、招商基金公司固定收益占比分別為64.03%、80.67%和69.12%,其中,貨幣基金又占有較大權重,意味著貨幣基金成為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的中堅力量,存款搬家很大一部分只不過是從較低收益率的儲蓄存款向較高收益率的貨幣基金轉移而已。 表2、2017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規模前10
數據來源:wind 公募基金行業仍然保持較快發展,跟隨私募基金行業成為資產管理行業又一個10萬億級別的細分市場,不過受市場行情低迷以及金融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業規模擴張有所放緩,但行業發展較為良性,產品創新和多元化帶來的吸引力將逐步提升。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公募基金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近萬億元,但規模增長主要來自于貨幣基金快速增長的貢獻,權益類產品增長緩慢,反映出二級市場表現低迷且市場資金利率上行背景下投資者更傾向于配置固定收益類產品。此外,從整個市場資產管理結構來看,低風險收益產品占據較大權重,占比達71.3%,說明了中國基金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依然較低,對于權益類產品的配置意愿不足,導致公募行業資產管理結構出現較大程度失衡。 |
|
來自: 昵稱3669657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