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伏時間:7月22日—8月10日(20天)。 7月22日(庚戌),二伏(中伏)到了,一字記之曰:熱! “中伏”時節氣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濕。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且耗出汗較多,易耗氣傷陰。所以中伏養生,就要著重祛除濕氣,補陰生津,以免引發苦夏、中暑等病。 1 關于二伏,這些你不可不知 今天就是二伏了,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二伏為什么吃面?真相太震驚: 二伏吃面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熱面”這樣有利于通過排汗, 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也是中醫養生里提倡的“以熱制熱”法。 不光吃面能排汗,排濕熱,防中暑; 入伏后,是麥子豐收的季節。 用新小麥做成的面食, 富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 使人容易有飽腹感(適合減肥哦)! 也還有這樣的說法—— 初伏:防中暑;末伏:躲老虎; 中伏:除病根,最易生病、易除病的20天 而中伏又是一年最熱的時期: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除病先機不要溜。 2 為什么中伏最重要,那又應如何養生 二伏為什么重要? 為什么說二伏的20天, 它是一年冬病夏治的唯一契機? 因為,有些“病根”是三伏天落下的: “中伏”時節氣高溫悶熱, 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濕。 暑濕之氣乘虛而入, 最易使人心氣虧耗, 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 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 40天三伏養生期到中間的部分, 承上啟下的轉折點20天, 三伏天本身很炎熱, 外加我們身體出汗多, 消耗大,人很容易疲勞; 也會導致消化功能減退。 就是在這種轉折的時候, 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整, 吃得不對,易導致免疫力降低, 引起疾病,健康就滑向疾病那一端。 那么問題就來了: 如何利用中伏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首先要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再祛除濕氣,包您一年身體無憂。 01 首先:中伏時節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數據顯示,氣溫每升高1℃, 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就會增加17.3%。 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 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 并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 如何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不做這幾件事,就少往醫院跑了。 02 祛除濕氣 預防完心腦血管疾病, 中伏時期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祛除濕氣,艾灸祛濕。 每年最熱三伏天施灸,就事半功倍。 因為,艾灸溫陽補腎去濕氣。 解決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種淤癥, 達到秋冬養陰、冬病夏治的目的。 3 中伏養生,還得注意這些事項 其實中伏重要性是難以想象的, 小編就多費點口舌, 再交代幾點關于: 中伏養生的注意事項。 中伏養生1: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 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 所以,大暑和中伏時節, 適當吃點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 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 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 中伏養生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和中伏時節天氣酷熱, 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 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 因此,除了及時補水, 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 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 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 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中伏養生3:防治“情緒中暑 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 中午應午睡0.5—1小時, 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 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注意:本文所用為基本方,使用前請咨詢醫生指導。) 如果您也認同,請在文末點個''! 聽說點''的人,都能健康少病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