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隱藏于時光中的古典美人,
400多年來,她藏于高樓之間,
因“巷存書卷氣,中隱隱于市”的緣故,
靜得淡雅如水...
城市記憶,青果巷
一條長街伴著一條長河,給常州城留下了僅存的江南原生態——"小橋流水人家",給常州人留下了僅存的一處發思古之幽情、尋先祖之遺跡的舊地。青果巷,這條長僅數百米的街巷,凝聚了數千年常州古跡的精華,薈萃了數不盡的人物精英。
青果巷,隱藏在繁華之下的蒼老。即便處于常州為熱鬧的中心城區,也改變不了青果巷的歷史氣息。高樓大廈下的平房小巷,頗有一點神秘感,讓人心向往之。
始建于明萬歷年1581年前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萬歷年(1581年)前,當時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后出東水關蜿蜒向東。青果巷面臨城區運河段,當時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備類果品店鋪,舊有“千果巷”之稱。《常州賦》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后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難辨,才有了現在的“青果巷”。
青果巷里深宅大院毗連,流水人家相映,青瓦粉墻,一式明清風格建筑,如詩如畫……青果巷中的房屋大多臨河而建,形成了與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長或短,勾畫出一股寧靜的氛圍。古巷兩旁除了青磚雕瓦的明清傳統民居外,還有大量歷史文化價值頗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唯一的一塊名門望族聚集地。
這里的每個角落,
都有一段道不完,又為之震撼的故事。
「
文武英才
唐荊川
」
最早前來大規模開發青果巷的,要數毗陵唐氏。
唐家,在明代中后期相繼建起的8座深宅大院,也就是八桂、貞和、易書、筠星、四并、復始、松健、禮和八堂,構成了青果巷的基本格局,也有了“青果巷唐家半條街”之說。
唐順之是毗陵唐氏的杰出代表人物,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
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嘉靖三十九年(1560),督師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其為“荊川先生”。
「
紡織巨子
劉國鈞
」
青果巷八桂堂在抗戰勝利后成了劉國鈞的家。他的臥室,就在瞿秋白出生之處天香樓。
15歲時,他懷揣借來的10塊銀元,從常州府屬的靖江到奔牛鎮學徒,從辦店到辦廠,于1930年集資創辦常州大成紡織印染公司,在8年間使大成企業取得極大成功,被當時經濟學界譽為罕見的奇跡。
他三渡日本,考察歐美,率先在我國紡織界中試制成功燈芯絨、絲絨,是著名的愛國實業家。
「
畫壇“女將軍”
吳青霞
」
畫家劉海粟曾這么評價她:“像吳青霞這樣全能的女畫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她的畫,真正具有中國畫傳統”,并夸她“常州出了一位女將軍”。
吳青霞1910年2月出生在常州古運河畔麻巷一戶書香世家。
吳青霞女士是一位全能型的畫家。她的作品以工筆和寫意相間,筆墨勁挺流暢,色彩明潔秀麗,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鯉魚和蘆雁。吳青霞先生一幅名為《魚躍》的作品在北京以22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一切,都將回到最初的模樣。
2018年修繕后重新開街
自2008年開始,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就被提出,青果巷的文物古跡用地規劃將文物古跡統一規劃,功能以歷史展示、文化交流場地為主。為了聚集人氣,鼓勵傳統老字號名店入駐,鼓勵發展經營傳統工藝和文化產品的商鋪、茶肆和產商結合的手工作坊,改建或重建類建筑用地引入的新功能宜為文化、展覽、餐飲休閑、居住、小型旅游商業等。將整個青果巷打造成以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為特色,以傳統的人居文化為內涵,集居住、商業、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歷史文化街區,讓我們2018年拭目以待。
白墻灰瓦,青石板路,氤氳著水汽與詩意。
2018年,這位謎一樣的“女子”,
將一改以往的低調,接受世界的矚目,
關于她的一切過往,都將逐一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