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中部、古運河北側,始建于1581年前,因相鄰運河,當時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各類果品店鋪,舊有“千果巷”之稱。后因方言“千”、“青”難辨,被稱為青果巷。

.

.

.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具體范圍為東起正素巷,南至市河南岸,西至晉陵路,北臨古村,是古運河常州段現存較為完整的老街區,其“深宅大院毗鄰,流水人家相映,小巷深處幽幽”的風貌,是江南常州民居文化的縮影。

.

.

.
青果巷的興起緣于南市河,歷史上,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后出東水關蜿蜒向東。當時青果巷船舶云集,為南北果品集散地,《常州賦》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明萬歷年九年(1581年),大運河改道,街道冷清、商業凋敝。由于青果巷地理環境幽雅,其逐漸成為名宦巨紳的聚居區,巷名仍保留至今。

.

.
青果巷被譽為“江南名士第一巷”,明清兩代走出近百名進士,近現代又走出一大批名人,如抗倭名將唐荊川、清代畫家湯貽汾、革命先驅瞿秋白、現代漢語語言學家趙元任、法學家、“愛國七君子”史良、愛國實業家劉國鈞、漢語拼音創始人之一周有光等,幾乎遍及各個領域。青果巷多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筑,粉墻黛瓦,彰顯江南水鄉特色,上有始建于明代的深宅大院,下有上世紀50年代的工業遺存,目前,青果巷也正面臨老街改造的問題,電視劇《青果巷》就是講述了在城市發展的大潮中如何保護青果巷這條歷史名巷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