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肌理求得視覺效果和物體的質感,是現代繪畫常用的技法。 一部分畫家注重肌理,甚至將布片、草根、樹葉等實物直接貼于畫面之上。 常用來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石灰粉:可研制成細粉和沙粒狀,能與油畫顏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過多,否則將減弱附著性。 大理石粉:類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塑形膏:可直接使用,可使用油畫刮刀,牙簽等。 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于油畫顏料混合。 赤鐵粉:需和油畫顏料調和充分才能變得均勻的肌理。不適合厚畫法。還有一些玻璃、鋸末、雜草等均可使用。 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添加物,都會影想顏色的附著力。若使用過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著力,使其表面產生光澤。 在繪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用筆觸與刮刀法直接作出凹凸不平的效果。 一些肌理制作的方法; 毛絨的感肌理:用小筆觸有規律地點成一片或在鋪好顏色的地方使用小筆桿、硬木棍等點出絨毛狀。 草叢的肌理:可以用小筆勾畫。大面積的草地常采用干拖法,用大筆蘸濃厚的顏色拖刷,顏色干后再拖,反復進行直到產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畫刀、扇形筆等輔助工具。 木紋的肌理:可借用刀具、鋼絲球或銅絲刷等工具,制作出木質的紋理效果。 著色可用深色反向鋪色,使顏色深入紋理并滲到肌理的縫隙中,再用干得快的丙烯顏料或松節油,以刀刮、罩染的方法,反復制作以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 梳理肌理:使用各種梳子尺寸和牙齒開口。它們可用于創建自然界中發現的線性圖案,以制作頭發或布料圖案,或創建抽象點綴,漩渦和線條。 ![]() 澆注肌理:將調色油和油畫顏料放入針管中完全融合,針管射出的液體形成畫面中的電線,晾衣繩等線類的質感。 ![]() 畫家艾軒用白顏料調快干油(日本產的快干油,與白顏料調和使用24小時內干透),使用大號狼毫油畫筆在畫面需要的地方運用揉搓等表現方法鋪設有蓬松感的肌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