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790~816) , 字長吉, 福昌 (今河南宜陽縣西) 人.被后人譽為唐代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的天才詩人.他上承楚辭九歌、南朝樂府的傳統, 并受到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啟發.也受到韓柳領導的古文運動的影響.其詩想象豐富, 運用神話傳說, 新奇瑰麗, 在唐代詩壇別開生面.歷史上常把他與李白相比, 有"鬼才""鬼仙"之稱.
李賀很小就有"神童"之稱.相傳他7 歲時就已經閱讀了大量書籍, 能寫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詩句.當時的大文豪韓愈和皇甫湜聽到這件事, 就派人要來李賀的詩作, 閱后十分驚奇, 竟懷疑不是出於李賀之手.韓愈說: "如果是古人的作品, 我們或許沒有看到, 現在詩人的作品, 我們哪能看不到呢! "於是他和皇甫湜一起從洛陽到昌谷去拜訪這位"神童." 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本來是唐皇宗室鄭王的孫子, 因為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同音, 李賀因避父諱, 不能考進士, 后來韓愈為他寫了一篇《辯諱》, 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禮郎.這天李晉肅正在家閑居, 聽說大人來訪, 慌忙出迎.韓愈和皇甫湜走進客廳, 便提出要小公子李賀寫首詩看一看.這時李賀正在后院玩耍, 聽說有位韓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見自己, 就連蹦帶跳向客廳跑去.韓愈正說話間, 忽然看到一個孩子, 清清瘦瘦, 濃眉大眼, 跑得滿頭大汗.他頭上的發辮歪向了一邊, 肩上還搭著一件長褂.不用說, 這就是小李賀了.李晉肅向客人介紹后, 李賀恭恭敬敬施了一禮, 韓愈兩人說明來意, 李賀欣然從命.只見李賀從從容容拿過文房四寶, 望望客廳外兩位大人的車馬, 長長的羊毫筆就龍飛鳳舞起來.皇甫湜一杯茶尚未喝完, 小李賀已經交卷了.韓愈接過一看, 上寫《高軒過》, 兩人不禁拍案大驚, 連夸: "好詩! 真李家千里馬也! "從此李賀的詩名便不徑而走, 傳遍京華. 李賀作詩寫文, 總是經過細心的觀察和深刻的構思, 從不生搬硬造、東拼西湊去模仿別人.他平時很注意積累素材, 觀察生活, 錘煉文字, 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 騎一匹瘦馬, 后邊跟一個小書童, 背上一個書包.他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凡是認為有意義的事, 都隨時記下來, 放到書包里.凡詩不先寫題目, 晚上回家以后, 再拿出來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詩文.他的母親常常看到兒子背著一書包紙片回來, 又每天寫到深夜, 心疼地說: "孩子啊, 你要把心嘔出來嗎?" 由於李賀注重觀察和思考, 因此在藝術風格上能出奇制勝, 不落前人窠臼, 驚世駭俗, 耐人咀嚼.如"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雞一唱天下白" (《致酒行》)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辭漢歌》) "黑云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雁門太行行》) 等都是至今傳誦的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