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跟朋友笑笑一起去逛街,看著來來往往的姑娘們,各個細胳膊細腿的,穿著花裙子,打著小洋傘,這畫面真是美極了。笑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又回頭再看看胖乎乎的自己。 我看出了她眼神里掠過的一絲無奈,于是對她說,你如果也想這么瘦,那就快努力減肥。 笑笑聽了以后,立馬為自己打抱不平。我有努力啊,你看我每天晚飯少吃了一些,也在堅持做一點運動啊,可效果就是不明顯,大概我是那種再減也瘦不下來的體質吧。 然后我對她說,可是我覺得你的努力不夠。比如看電影時你本可以少吃幾口爆米花,比如吃完飯后你本可以出去多溜達幾圈,比如做健身時你也可以多做幾組動作嘛。 笑笑帶著毫不信任的語氣對我說,可我試過啦都沒用,難道多追加幾個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就能立馬變瘦?你呀,就吹吧。 我說,其實你的努力就如隔靴搔癢一般,雖然也在用力,但力度不夠啊。 如果你試著再適當增加一點運動的難度和強度,再嚴管自己的嘴巴,少貪幾口零食,你堅持一點點也許沒有多大作用,可你每天堅持就一定有效果。 這道理就如你身上的肥肉,還不是每天多吃了一點點,才形成的啊。 笑笑想了想,覺得確實如此。 ▼ 昨天我在朋友圈,看見婷子發(fā)了一條說說,大致意思是,自己都是公司已經有6年工齡的老員工了,卻在這次公司競選管理崗時,輸給了一個才到公司不到2年的新員工。 其實我也為婷子感到惋惜,因為她確實有努力,但為什么最后她卻比不過新同事?不過是她努力的效率沒新同事高呀。 比如當新同事在短短的2年時間就學會了運用上百種復雜公式輕松統(tǒng)計領導需要的數據時,而婷子雖然也夠踏實勤奮,可她依舊在用最原始的進行加減運算。當新同事在ppt里運用了各種圖形對數據做分析時,婷子只會靠嘴巴講一連串復雜又難懂的數據比較。 曾經我就讓她去報個培訓班,好好去學學,不然很容易被淘汰的。 可當時婷子說,我上班那么忙,哪兒有時間。我說,你可以利用周末啊。但她卻立馬反駁我說,我平時就很辛苦很累了,再說了領那點兒工資值得我努力到那種程度嗎? 雖然婷子的工齡較長,可努力的深度明顯低于比她更努力的新同事,自然她這一次在競選中的失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職場上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拿了多少錢的工資就盡多大的力,或者只是比平時努力那么一點點。其實你明明就可以成長的更快,為什么要給自己的努力設限,為什么就不試著再竭盡全力的去努力,為什么就不能為自己而不是為公司,為領導,為別人而努力? 你想想當你在努力時,別人也在努力啊。如果對任何事你都只是流于表層的努力,而沒有更深入的去專研,探索,總結。那么殘酷一點說,你幾乎沒有贏過牛人的可能,甚至還有落后于新人的危險。 ▼ 比如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我覺得自己在寫作上已經夠努力了,可一直成績平平,偶爾出一篇閱讀量不錯的文章,都是要間隔和積累很長時間才能做到。 有一次我們交流群里一個比我厲害上百倍的作者,就提點了我?guī)拙洹?/span> 她說,其實我覺得你的努力還停留在表層狀態(tài)。你沒有前瞻性思維,只懂得為眼前而努力,不懂為未來做謀劃。 我當時聽了一臉懵懂,她于是又繼續(xù)說道,就比如你寫文的類型,總是在一個題材寫,而且寫來寫去就那么幾個觀點,難道你沒想到多去嘗試新的文種,多去積累新的亮點,多去嘗試新的寫法,然后再從中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而不是才開始寫就把自己圍起來在小圈里打轉。 我聽了之后,覺得頓時醍醐灌頂。我也覺得自己很努力,可我只是重復的毫不技術含量,毫無思想深度,甚至死板硬套的寫文模式,機械的在努力,自然成績就很難見長。 其實無論對任何事,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如果你的努力只是淺藏輒止,即便看起來很努力,也最終沒見到什么實質性的效果。 有時候我們的努力,等了很久也不見起色,也許并不是因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方式不正確,而是我們的努力程度不夠。你總是把自己稍微努力的結果認為是到了極限,殊不知你并沒有努力到無能為力,只是膚淺的感動了自己。 就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你唯有再苦下功夫,在原來基礎上試著給自己再施點壓,加點油,努點力,很多事情積累到一定量以后,自然就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其實你的努力有多少,得到的收獲才有多少,如果你提早就給努力設了限,在本可以全力以赴的時候選擇磨洋工,在本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時,選擇了眼前的安逸,在本可以有更多可能時,選擇了停滯不前,那你永遠都不要想靠這樣磨皮擦癢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