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年級:六年級 教學時間:60 分鐘 師:我帶來幾個問題,請你們猜猜是什么人的疑惑。(顯示) 為什么太陽白天出來,月亮晚上才出來? 石頭會疼嗎? 夏天的時候,冬天住在哪里? 我是從哪里來的?在我生出來之前我在哪里? 生:這是小孩子的問題,小孩子總是很好奇。 生:我小時候也問過這樣的問題,比如我是從哪里來的啊。 生:我覺得也可能是詩人問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詩人跟一般的大人不一樣,他們比較特別。 師:詩人的特別在于,他們盡管是成人,但還有一雙孩子的眼睛。這些問題,都是兒童或者是擁有童心者的發問。人們都說,兒童是最富于探究欲和好奇心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人類的童年時代,我們的祖先也是這樣。他們看看天,看看地,看看周圍的世界,再看看自己,心頭涌起許許多多的困惑、不解。你們想想,他們會問些什么呢? 生:第一個人是怎么產生的呢? 生:人類存在多長時間了? 生:天空是怎么來的呢? 生:太陽是怎么產生的呢? 生:是誰創造了我們呢? 生:天空為什么是藍的呢? 師:是啊,為什么,為什么,真是十萬個為什么!兩千多年前,有位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就一口氣問了170 多個問題,這就是有名的《天問》。“天問”就是“問天”。我們來看 其中的兩句(顯示): 何闔hé 而晦huì?何開而明?角宿xiu 未旦,曜yào 靈安藏?———屈原《天問》 天門關閉為何天黑?天門開啟為何天亮?東方角宿還沒放光,太陽又在哪里匿藏? (教師讀詩句后,指名一學生讀解釋,學生再跟讀詩句。) 師: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太多的奧妙,令人不可思議。我們的先人可真聰明,他們不停地追問,盡情地想象,這樣,就誕生了神話。在這些神話中,有一類是想象人怎么來的,我們叫它“造人神話”。誰知道,在我們中國,流傳最廣的造人神話是什么? 生:是女媧造人。 師:對,是女媧造人。知道女媧怎么造人的嗎?一兩句話說一說。 生:女媧是拿泥巴捏成一個人。 師:嗯,這就是人們說的“摶土造人”(顯示“摶土造人”)。“摶土”,就是把泥土揉弄成球形。 師:你們最早是什么時候聽說女媧造人的神話的? 生:我一年級的時候聽爸爸講的。 生:我幼兒園時老師講過的。 生:我也是幼兒園時聽老師講的。 生:我小時候是聽奶奶講的。 師:爸爸媽媽講,爺爺奶奶講,古老的神話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讓今天的我們還能知道古時候的人是怎么想的,想了些什么。今天,我們也來講講這個神話。這個神話中,你們覺得最為神奇的是哪一部分? 生:我覺得是女媧用泥土捏成人的樣子,人就活了。 生:我也覺得是的,女媧一甩泥點子,人就活了。 師:那就是說女媧造人的過程比較神奇。你們快速瀏覽,看看女媧造人的過程可以分為幾步。 生:女媧首先是一個一個捏出了泥人,再后來用一根藤條一甩,造出了很多人。 師:簡單點說,就是甩泥點子造人。最后呢? 生:最后,她想了個辦法,讓男人女人配合起來繁衍后代。 師:所以,女媧也被人稱為婚姻之神。梳理一下,女媧造人,先是捏泥巴造人,然后是甩泥點子造人,再讓男女通婚。今天,我們集中講講女媧捏泥巴造人和甩泥點子造人這兩個情景。講述的時候要注意,在講清基本事件的基礎上,還要講清細節(板書:講清細節)。你們看看,哪些細節比較神奇,我們講述時不能忽略。(生默讀) 生:我覺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合了水,在手里揉團著,捏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要注意。女媧一開始不是隨隨便便捏的。 師:這是女媧捏的第一個人,剛開始動作還不熟練,很仔細,很用心。你提醒得好。 生:還有“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是“黃泥”。 師:你很細心,女媧是用的“黃泥”。看看第二篇課文,上帝造人用的什么?(生快速翻閱) 生:上帝是“抓起一把塵土”,用的是“塵土”。 師:這是兩個民族造人神話的不同點之一,要注意。 生:我還要提醒,泥人活了以后都喊女媧“媽媽”,否則如果像鳥獸蟲魚一樣,就沒有特點。 師:你這個發現很有意思,這一聲聲“媽媽”的呼喚給女媧帶來了怎樣的體驗? 生:她覺得人很親熱,她再也不孤獨了。 生:她還會覺得“人”真靈活,真活潑。 生:她有了當媽媽的體驗。 生:也就是說,孩子們給她帶來了精神上的安慰。 師:為人父母,是絕大多數人會經歷的人生歷程。一旦為人父母,心中就多了一份溫情,也多了一份責任。所以,這個細節不能忽略。同學們提醒的這些都非常好,下面,請大家想著這些提醒,在座位上試著講講。 (學生自由練習講述。隨后邀請兩位同學到前面講述。) 生1:女媧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拿在手里捏著揉著,揉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奇怪的是,她剛一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這小東西就活了起來,并且對著女媧喊了一聲“媽媽”。媽媽聽了他的喊聲,精神上有了很大的安慰,再也不感到寂寞了。于是,她繼續不停地捏出了很多人。(該生語氣比較平淡) 生2:女媧捏啊捏啊。用黃泥捏出了很多人,都筋疲力盡了,可大地畢竟太大了,人還是不夠多。這時候,她看見了崖壁上的藤條,于是拉下了一根,在一個泥潭里攪了泥漿,往地上一揮一甩,泥點落到地上,就變成了小人兒。這下,女媧造人的速度快多了。(該生語氣也比較平淡) 師:兩位同學把女媧捏泥巴造人和甩泥點子造人的過程基本講清楚了,幾處細節也注意到了。下面,我也來試著講講,等會請同學們評評。 女媧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開始揉起來。她一會兒看看水中自己的影子,一會兒看看手中的泥團,哈,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四肢,一個小人捏成了。女媧把小人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那小人竟然活了起來,開口就喊:“媽媽!”什么?女媧吃了一驚。“媽媽!媽媽!”小人又連連喊著。啊,我是媽媽了,我是媽媽了!女媧心中涌起一陣從未有過的感覺。“我的孩子,你好,我就叫你‘人’吧。”(教師講完,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掌聲,你們為什么鼓掌? 生:我覺得你講得很生動,把當時的情景表現出來了。 生:你講出了女媧的心情,打動了我們。女媧是個神,可你也講出了她作為媽媽的心理。 師:謝謝你們,講出人物的情緒,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所以,講述的第二個要求是“講出情緒”(板書:講出情緒),讓故事具有感染力。想想,女媧甩泥點子造人,哪些地方讓人十分感動?要把這個情緒表達出來。大家把那一段再練練。(學生練習,而后請一位同學講述。) 生:女媧白天黑夜地造人,已經很累了,可地上的人還不夠多,怎么辦呢?這時,她看見崖壁上的藤條,靈機一動,抽下藤條,在一旁的泥潭里攪了幾下,然后掄圓了藤條轉圈,泥點子紛紛濺落在地面上,地面馬上出現了許多小人。那些小人蹦啊跳啊,她們擁到女媧的身邊,有的抱胳膊,有的抱腿,還有的甚至爬到她身上,有一個小人抱住女媧的臉狠狠親了一口,親了女媧一臉的口水。四處都回響著“媽媽”“媽媽”的喊聲。(學生熱烈鼓掌) 師:謝謝你的精彩講述。大家說說,是什么打動自己。 生:她講小人親媽媽一口特別打動人,小孩子就是這樣的。 生:小人落到地面后的不同表現講得非常好。 生:我還補充下,最后可以說,女媧看著自己的孩子,擦著臉上的汗水幸福地笑了。 (有學生喊“還有口水”,眾笑) 生:還有,女媧揮起藤條,轉著圈兒,啊,那是多么美妙的舞姿。 師:你們看,講出了情緒,故事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感染力。下面,我們還要提高要求。不同的人讀神話,講神話,基本的情節是不變的,但在具體的內容方面,有時會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每個人都在說著自己的神話。 (板書:講出自我)比如,有個版本說,女媧造人之前先造了其他動物,在捏雞的時候,她一邊捏一邊口中還吟唱(顯示): 捏公雞,捏母雞, 地上擺下一只只。 母雞一叫生下蛋, 公雞一叫太陽起。 師:同學們想想,女媧在捏人的時候,可能會怎樣唱呢?再比如,女媧捏人有人這樣說:女媧在這個男人的形象里加進了土的淳樸、石的堅韌、松的偉岸……替女人采集了鳥的歌喉、魚的活潑、雪的細膩……注意,女媧給男人和女人加的各有什么特點。想想,女媧還會給男人加些什么,給女人采集什么。從兩個場景里選擇一個說說,同桌先商量著練練。(生練習) (顯示) 男人:土的淳樸、石的堅韌、松的偉岸…… 女人:鳥的歌喉、魚的活潑、雪的細膩…… 生:女媧為男人加進了海的寬廣、虎的勇猛。 生:還為男人加進了獅子的團結。 師:所以說一個好漢三個幫。 生:女媧為女人采集了天鵝的矯健和荷花的潔白。 師:估計得到天鵝的矯健的女子后來成了芭蕾舞演員。(生笑) 生:女媧為男人加進了天空的遼闊。 師:所以男人要有寬闊的胸襟。 生:女媧為男人加進了山的雄偉、太陽的熱情和風的威猛。 生:捏男人,捏女人,地上擺下一個個,女人一跳燕飛來,男人一跑獅子來。(眾生大笑) 師:“女人一跳鳥飛來”可以理解,鳥兒被女人的美麗吸引來了,為什么男人一跑獅子來? 生:因為古代的男人也有點像野獸,很勇敢,獅子以為是同類,就來了。(笑) 生:我補充下,男人的身體很強壯,跟獅子一樣。 生:女媧為女人采集了貓的溫順、狐貍的狡猾。 生:女媧為男人采集了鷹的敏銳和狼的兇猛。 師:剛才說的都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以及事物。 生:女媧為女人采集了月光的皎潔、花兒的美麗。 生:女媧為女人采集了蝴蝶的舞姿和柳枝的柔美。 生:女媧為女人采集了湖水的清凈和春風的輕柔。 生:小娃娃,小娃娃,落到地上叫媽媽。女孩一叫女媧笑,男孩一叫女媧跳。(眾笑) 師:為什么男孩一叫女媧跳? 生:女媧看見男孩那么活潑高興得跳了起來。 師:哦,不是被男孩的淘氣氣的!(笑)剛才,同學們賦予了這個神話不少自己的想象。如果講述的時候放進整個故事中去,就會使故事更有意思。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女媧造人的動畫,你覺得導演的處理哪些讓你比較欣賞,哪些方面你還有更好的建議。 (觀看《女媧造人》動畫片片斷) 生:我覺得女媧捏出的人不僅可以跳舞,還可以有更多的動作,比如在女媧身旁叫啊,爬到她身上跟她親熱啊。 生:我覺得動畫片里,女媧造出的人跳舞時不應該像跳集體舞一樣整齊,每個人都像受過專業訓練,動作都做得一模一樣的。 師:你的意思是應該讓他們各跳各的舞?不過導演現在讓他們跳一樣的動作,有一種整齊美,你的設計是一種參差美。 生:我認為這部片子很有創意,開始女媧捏的都是女孩,后來她把一個女孩的身體一扔變成男孩了。 師:你看得很仔細。在這個導演的處理中,女媧造人跟上帝造人不一樣,上帝造人是先有———(生齊:男人后有女人),而女媧造人他認為是———(生齊:先有女人后有男人)。這個很有意思,同學們回去可以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生:我也覺得這個導演處理得很好。女媧捏第一個人的時候捏得很慢,說明初次捏人很小心,后面越來越熟練,動作就越來越快了。 師:特別是后面揮動藤條甩泥點子造人,真是過癮! 生: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結伴跳舞,一個女人沒有伴就哭了,這時女媧捏了個泥人扔過去,剛落地就變成了一個男人,于是他們倆拉著手跳起來,簡直是個奇跡。 師:呵呵,就是個奇跡。所以,人們稱女媧是最偉大的女神。《說文解字》中是這樣介紹“女媧”的: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顯示這句話,學生齊讀) 師:關于人類的起源,各地神話的說法很多。除了女媧造人,還有我們熟悉的普羅米修斯造人、《圣經》里的上帝造人。還有的認為人是植物變的、動物變的,還有認為人是石洞里蹦出來的,所以直到今天,我國的佤族還把山上的石洞視為圣地,每年舉行祭祀。甚至還有的神話認為人是神用雪造出來的。聽了這么多千奇百怪的造人神話,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覺得這些造人神話都很有意思,它表明人的腦袋里有很多智慧。還有,這些神話都是古人想出來的,因為現代人都不相信神話,都是相信科學的,但是這些神話至少要比科學有意思。(眾笑,掌聲) 師:你真是個小小哲學家。這些瑰麗的神話出自于古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但遺憾的,也失去了很多。作為我們個體,在逐漸長大的同時,其實也在逐漸喪失。所以我們今天要讀神話,讓我們在內心深處與我們的先人有一種精神的相逢。 生:我聽了那么多神話有點暈,我不知道人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我想具體了解,哪個神話中的神創造了我們。 師:到底是女媧、普羅米修斯、上帝,還是伏羲、盤古? 生:我覺得肯定有一種神話是說人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因為《西游記》里就說孫悟空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生:我還是感覺科學的依據比較可靠,就是人是由猴子演變過來的。 師:你是科學主義者。更準確地說,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 生:古人是怎么想出這么多神話的,腦子多聰明啊! 師:古人想出了這么豐富的神話,各地的人想的不一樣,但有時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是為什么?我們讀著它們,總有很多的疑惑。其實,面對神話,我們有時不必追問這到底是為什么。屈原在《天問》里有一句話,他說“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那特殊的形體,又是誰給制造出來的呢?沒法回答,這就是神話思維。我們祖先那些奇特的想象,奇異的思維,現代人也許再也無法領會了。 師:關于女媧,關于女媧造人,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內容,有不少學者都非常感興趣,進行了很多研究。比如,有一個叫聞一多的學者,也是位詩人,他就認為女媧是個葫蘆。(學生都很驚訝)這就要說到另一個版本的女媧造人了,想聽嗎? 生齊:想! 師:那你們知道伏羲嗎? 生齊:知道! 師:傳說伏羲和女媧是兄妹倆。有一回,風云突變,飛沙走石,山洪暴發,淹沒了平原、丘陵。于是,小兄妹倆鉆進了一個葫蘆里。終于,洪水退了,葫蘆落在了昆侖山上。兄妹倆從葫蘆里出來,辛勤地勞動,無憂無慮地生活著。轉眼間他們都長大成人了,伏羲提出和女媧結婚,但妹妹卻不同意,說:“我們是親兄妹,怎么可以結婚呢?”伏羲說:“如果我們不結婚,世上就不會再有人類了。”女媧一想也有道理,但是還想再看一看天意,就商量向上天占卜。占卜共進行了三次,第一次伏羲女媧在南北山上各點一堆火,如果升在空中的煙絞合在一起,就可以結婚。火著起來后,煙便絞在了一起。第二次,兄妹倆在南北兩山往河谷地帶滾石磨盤,到河谷后如果兩塊磨盤貼合了,就表示可以結婚。磨盤也貼合了。第三次,妹妹說: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追到我才可以結婚。兄妹倆繞樹跑了起來。妹妹機靈敏捷,追了好久總追不到。伏羲也很聰明,他追著追著,冷不防身子一轉,氣喘吁吁的妹妹就一頭撞進哥哥的懷里,再也掙脫不了。于是他們就結婚了。成親不久,妹妹就生下了一個肉球。夫婦倆把它包起來,帶上天梯去玩。剛到半空,一陣大風吹來,把肉末吹得雪片似的飛向大地。更令夫妻倆驚訝的是,這些肉末落到地上都變成了人,落到什么地方,便以那地方事物的名稱為姓氏。就這樣,世界上又有了人類。這就是“葫蘆造人”的神話。(學生聽得很專注)正因為葫蘆與人的產生有這樣的神話,我國民間有葫蘆崇拜的現象。聞一多就認為,伏羲和女媧其實就是葫蘆,這是為什么呢?你們看:(顯示) 伏羲 包羲 匏páo 瓠hù 葫蘆 女媧 匏瓜 葫蘆 師:伏羲,古時候寫作“包羲”,也寫作“匏瓠”,“匏瓠”就是葫蘆。女媧,古時候寫作“匏瓜”,匏瓜也是葫蘆。你們讀讀看,包羲———匏瓠,女媧———匏瓜,發現了什么? 生:“包羲”和“匏瓠”、“女媧”和“匏瓜”讀音有點像。 生:特別是“女媧”和“匏瓜”,讀音很像。 師:是的,其實,這里的幾個字古音是一樣的。所以,聞一多先生從讀音的角度研究,認為,伏羲和女媧其實就是葫蘆。再請大家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看看這三個字,從它們的字形看,你有什么發現?第二個字是“壺”的繁體字。 (顯示)葫———壺(壺)———壹 生:這幾個字好像有點兒像。 生:猛一看上去挺像的。 師:不僅看上去字形像,它們的意思也一樣呢。前兩個字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葫蘆”,而“壹”的意思也是葫蘆。在天地還沒形成之時,天地混沌一片,就是一個大葫蘆。盤古開天辟地(師作劈開的手勢),你是否想到一個成語? 生:是“一分為二”。 師:是啊,一分為二,于是天地萬物誕生了,“一生二,二生三”由此而來。“壹”是“一”的大寫字體。在古漢語里,“三”則表示數量多。 (顯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師:這句話出自《老子》一書,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道家學說。大家讀讀。(生齊讀)葫蘆造人的神話深刻地影響了道家思想,影響著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古老的神話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影響著今天的文學、藝術,甚至我們的生活。神話就在我們身邊,這就是神話不朽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