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會教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一個小學語文老師,今年79歲,患癌癥8年。醫生說我最多可以活5年,“愛做什么就做什么,愛吃什么就吃什么,愛玩什么就玩什么”。我不喜歡吃,也不喜歡玩,但我喜歡三樣東西:課堂,語文,小孩。三樣東西連在一起,就是我喜歡在課堂上教學生學語文。 看著教過的學生一個個長大成才,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一本珍藏了40年的小學生作業本》,文章見報了,這個學生所供職醫院的院長看報后,把他叫到辦公室:“翟曉波,你知道嗎?你小學時的語文老師在找你。”那時候我正住院,準備做手術。他牽兒帶女來到醫院,走進我的病房,握著我的手說:“老師,您雖然只教我兩年,但是您指引了我的一生,小學老師真偉大。”今天,我把這句話帶給大家:小學老師真偉大。 老師是干什么的?簡單地說,老師就是教會學生。一個教,一個會。小學語文老師就是要教會學生讀書,教會學生寫字,教會學生說話,教會學生寫話。那么對老師來講呢?“教會”倒過來,就是要“會教”,小學老師一定要會教書。 語文教育的基本常識就是老師要會教,要教會學生。老師上課是給學生上的,不是給聽課老師上的,因此老師上課要做到8個字:目中有人、目中無人。目中有人,這個“人”是指學生;目中無人,這個“人”是指聽課的老師、領導、教研員、校長。老師要真心實意地為學生上課,學生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老師的問題。學生不會讀,不會說,行為規范不好,都是老師的問題。學生就是老師的鏡子,因此我們要把這些學生從小就培養得棒棒的。 在課堂上,老師要教會學生,首先就要會教學生。昨天我聽了劉海榮老師、王麗華老師的課,還有王旭明老師的課,非常感動。他們的課很樸實,很真實,實實在在為學生服務。因此,老老實實上課,就是王旭明先生主張的真語文。真語文不是一種流派,而是一種理念——真心實意地讓學生學好母語。 講述者:賈志敏 上海市小學語文特級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