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記憶,多少故事多少記憶,都曾在這里上演和落幕。 生煤球爐、風(fēng)箱爆炒米花、各種弄堂游戲……你還記得多少? 最近,上海長寧一位70歲的李榮光老先生憑著記憶,將過往的弄堂生活畫了下來,讓昔日的很多生活場景都躍然紙上! 【弄堂阿婆的早晨】 過去弄堂里,阿婆的早晨,生爐子,洗衣服。 【爆炒米花】 小孩們興奮地盼著那一聲巨響,然后香噴噴的炒米花就好了。 【弄堂晨曲】 過去老弄堂里一早最熱鬧,刷牙,生煤球爐,阿姨去買菜,媳婦為阿婆買早點(diǎn)……這一美好的情景永遠(yuǎn)值得回憶。 【取經(jīng)】 原來舊弄堂里阿姨媽媽們會經(jīng)常交流毛衣針法和式樣,現(xiàn)在住進(jìn)了新樓房,此一現(xiàn)象很少見了。 【禮拜天的上海男人】 以前上海男人買菜燒飯、做家務(wù)、小修小弄,都不在話下。 這些圖畫的作者李榮光老先生是支內(nèi)回滬定居的退休職工,小時候就喜歡畫畫,退休回滬后重拾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先生說,將這些畫下來,也能讓大家回憶回憶過去的生活…… 【憶童年】 學(xué)生做作業(yè),阿姨媽媽洗衣打毛線,爺叔打瞌睡,老伯伯關(guān)心學(xué)生做作業(yè)…… 【四國大戰(zhàn)】 小時候,放學(xué)回家,約上弄堂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四國大戰(zhàn)”,這一場景大家還有印象嗎? 【削刀磨剪刀】 以前弄堂里經(jīng)常能聽到“削刀磨剪刀”的吆喝聲。 【木匠打家俱】 從前上海人結(jié)婚或是家里添置家具,都是找木匠上門來打的。 上海的老弄堂生活中,鄰里之間都走得很近,大人們彼此關(guān)照,小孩們也玩在一起。 比如下面這些弄堂里常見的活動,你是不是也記憶深刻? 乘風(fēng)涼 以前還沒有空調(diào)的時候,夏天屋子里太熱,弄堂里的居民們就會帶著椅子、扇子跑出來乘風(fēng)涼。 男人們常常打著赤膊,扎堆在一起打牌、下棋。女人們則穿著睡衣,一邊剝剝豆子,打打毛線,拉拉家常。 即使到了夜晚,也會有很多乘風(fēng)涼的居民睡在室外,只要一把躺椅,就能享受自然風(fēng)的涼爽。 現(xiàn)在看起來略有不雅,但在那時是再正常不過了。 孵太陽 夏天乘風(fēng)涼,冬天孵太陽。“孵”這個字十分形象,就像老母雞孵蛋一樣,慵慵懶懶地曬在太陽里,渾身舒坦。 冬天只要有太陽又沒有寒風(fēng)的時候,弄堂里的老人們就會三三兩兩地坐到室外,一邊享受溫暖的陽光,一邊閑聊拉家常,這就是孵太陽。 做游戲 小時候在弄堂里和小伙伴們一起做游戲一起瘋玩,是許多上海人最開心的童年記憶。 女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有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摜結(jié)子、挑繃繃等。 男孩子們就玩一些較為粗獷的游戲,像是打彈子、滾鐵環(huán)、釘橄欖核、飛香煙牌子等等。 前門阿婆、后門爺叔,親密的鄉(xiāng)鄰,弄堂里的人脈,兒時的嬉鬧…… 老上海的弄堂里洋溢著舊時和睦的鄰里關(guān)系,是每個老上海人都抹不去的記憶! 這些圖畫和老照片里,有沒有你記憶深處的畫面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