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每日一誦】傷寒論第245條

     醫貴仁心 2017-08-04

    第245條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導讀:歷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注釋,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脈陽微者,邪氣少,汗出少者為適當,故自和。

    汗出多者,反損正氣,是汗出太過也。陽脈實者,表熱甚也。因發汗,熱乘虛蒸津液外泄,致汗出太過。汗出多者,亡其陽,陽絕于里,腸胃干燥,大便因硬也。


    清·吳謙《醫宗金鑒》


    此承上條互詳其脈,以出其證也。脈陽微,謂脈浮無力而微也;陽脈實,謂脈浮有力而盛也。凡中風傷寒脈,陽微則熱微,微熱蒸表作汗;若汗出少者,為自和欲解,汗出多者,為太過不解也。陽脈實則熱盛,因熱盛而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汗出太過,則陽極于里,亡津液,大便因而成內實之證矣。勢不得不用下法。故欲發其汗者,不可不早慮及此也。

    集注

    喻昌曰:陽微者,中風之脈,陽微緩也;陽實者,傷寒之脈,陽緊實也;陽絕,即亡津液之互辭。仲景每于亡津液者,悉名無陽。玩本文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甚明。傷寒發太陽膀胱經之汗,即當顧慮陽氣,以膀胱主氣化故也。發陽明胃經之汗,即當顧慮陰津,以胃中藏津液故也。所以陽明多有熱越之證,謂胃中津液,隨熱而盡越于外,汗出不止耳。然則陽明病,不論中風,傷寒,脈微,脈實,汗出少而邪將自解,汗出多則陰津易致竭絕也。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陽明主津液所生病者也。因妄汗而傷津液,致胃家實耳。桂枝證本自汗,自汗多則亡津。麻黃證本無汗,發汗多亦亡津。此雖指太陽轉屬,然陽明表證亦有之。


    清·黃元御《傷寒懸解》

    脈陽微寸為陽。而汗出少,是陽不亢而津未耗,故為自和。陽脈實而汗出多,是陽既亢而津又泄,故為太過。陽絕于里者,極盛而無其匹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本條與第246、247條同講。

    太陽之傳陽明也,曰脈大,曰脈數急。此由太陽浮脈,一變而成內實之脈也。陽明之證,大便固硬,然大便硬者,要不盡為大承氣證,此不可以不辨也。夫太陽之氣,由衛而達于皮毛,為水分蒸化之汗。由營而達于肌腠,為血分泌出之汗。由三焦而下出膀胱,為水分未經化汗之液。之三者,雖半屬人體中廢料,其中亦含有陰液,與體中陽氣化合,足以排泄外來之風寒。然泄之太過,皆能耗胃中津液,不能溉潤大腸,而大腸為之燥結。故三因不同,而同歸于大便之難,均之與正陽陽明潮熱譫語者,相去懸絕。故仲師分條辨脈,使來學知所抉擇。脈陽微則平,陽實則滑大。夫太陽之病,無論傷寒中風,服麻桂湯后,皆當取其微似汗者,病乃隨汗而解,故脈陽微而自汗,汗出少者,為自和。自和者,肌表通徹而營衛和也。至于脈微自汗,汗出太多,則陰液必損。因發汗太多,脈陽實而見滑大者,亦為陰液受損,故仲師皆謂太過。陰液外散,則胃中陽熱,與陰氣隔絕而成燥實,大便因硬,此大便之難,由于發泄肺與皮毛,汗傷衛氣,肺陰虛而水之上源竭也。太陽之病,其脈本浮,夫中風之證,皮毛本開,風從毛孔而入,直入肌腠,肌腠皆孫絡密布之區,故其病在營而不在衛,即傷寒為病,表解腠理未和者,其病亦在營而不在衛,故病有隨經入里,而熱入血室者,亦有隨陽上出而為衄者,亦有發肌理之汗,取資于血液之分泌者。設因發肌腠之汗,過傷其血液之分泌,或因衄血,或因血結胞中,用抵當湯下后,表病未解,血分既傷,其脈必浮芤相摶。血液愈少,胃中益生燥熱,而在里之陽熱,亦與陰氣隔絕,而腸胃燥結,此大便之難,由于開泄脾與肌肉,及衄血蓄血傷其營氣,而統血之藏虛也。足陽明胃氣,以趺陽為驗,浮則為胃氣上盛,濇則陰液下消。胃熱盛于上,小便數于下,則見浮濇相摶之脈。胃中津液日少,遂成脾約,此大便之難,由于胃火太盛,太陽水氣以不勝煎迫而從腎膀泄也。此三證,一由水分傷于皮毛之多汗。一由血分傷于肌理之多汗及衄與蓄血。一由胃火太甚,自傷未曾化汗之水分,而胃中亡其津液。仲師特于第三證出脾約麻仁丸方治者,蓋以上二證,治之得宜,必不致大傷水分血分,不似谷勝水負,必待善后之方治也(須知陽絕于里,為厥陽獨行。不獨表汗太過,血液內虧為陽絕于里,即胃氣獨盛,小便數而胃中不留水液者,亦為陽絕于里。譬猶狂夫逐婦,恩絕中道者然,故謂之絕。張隱庵乃謂表陽內陷,如絕于里而不行于外者然,所謂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也)。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本條與第246、247條同講。

    第245到第247條主要講傷津液。《傷寒論》強調保胃氣,存津液。胃氣不保,容易構成三陰證;津液不存,容易構成陽明的燥實證。在太陽篇講過發汗后出現的干姜附子湯證、四逆湯證、芍藥甘草附子湯證、真武湯證等傷陽氣的問題。津液受傷容易構成陽明的燥熱,陽明本身的陰陽不和,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這些都是傷陰。陰分不足了,陽氣就有余,大便就困難了。治太陽怕傷陽,治陽明怕傷陰、傷津液,就這么個意思。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陽是浮數,脈浮而微,是邪氣不甚;汗出少,是營衛自調,表里有點兒自和了。汗出的很少,為自和。這個就自相調和了,有點兒病要作解的傾向了。因為,脈陽微就是邪氣不是太甚,而汗出少,陰氣又沒有大傷,所以病邪很微,正氣也沒受到多大的損失,這樣,營衛、表里調和了,病就要好了,這是好現象。脈是浮而微,汗出也比較少者,為自和也。

    自和的意思,就是病就要欲解了。如果是汗出多者,汗出的太多了,意味著有熱,熱邪傷了正氣、傷了津液,就為太過。為太過就是不能夠為自和。為太過和為自和兩個對比,為自和是恰如其分,脈浮而比較微,汗出也比較少,邪也微,正氣也不受損失,恰到好處,這個病就好了。如果汗出的太多,這個脈應當是微嗎?脈也就不微了,下一條就說汗出太多就傷了正氣,所謂太過也。太過不是一個平和之象了,陰分、津液就要受傷,可能構成陽明病,構成傷津液的胃燥、腸燥的問題。

    有些版本把第245條作為一條。陽脈實,因發其汗,汗出多者,亦為太過。陽明脈實跟上邊的汗出多者要聯系起來看,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若陽脈實,那要汗出多,因為有渾身發熱、有表熱發其汗也好,像前一條汗出多者也好,總之,汗出多者就為太過。什么太過?汗出的太多,傷了津液,這樣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可以是發生陰虛,里邊的陰分就虛了、津液虛了,那胃的陽就孤絕了。這個絕不當個斷絕講,當個孤絕。陰陽兩個本來是共通的,本來是互相調和的,現在,由于汗出太多,陰虛了,汗出的太過了導致陰液虛了,里邊的陽氣就盛了。陽氣一盛,陽和陰就孤絕不通了,那么就是陰陽就不能夠調和了。津液就不能夠調節胃燥了,亡津液,大便因硬,這樣大便就硬了。不要認為汗是出在體表,實實在在的它能使陽絕于里。

    汗出于表太過,就能夠發生陽絕于里的這樣的大便硬的問題。為什么?汗出太多,傷了胃的水谷津液,津液一少了,胃氣就多,胃氣的陽氣沒有調節,它就孤絕了。陽氣盛孤絕,偏盛偏衰,陰陽不能調和了,因此大便就硬了。

    咱們講太陽篇的時候,凡病要發汗,要吐,要下要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現在就體現這個了,如果傷了津液,陰陽又不能自和,就是偏盛偏衰了。如果津液太衰,陽氣過盛,要以胃家而論,就會出現陽絕于里的問題。孤絕了,兩個方面不調和了,不能夠互相制約、互相協調、互相拮抗了。這樣,亡了津液,大便就因硬也。這是構成陽明病的一個病理的因素,是不能忽視的。為什么張仲景用桂枝湯發汗,那樣小心、那樣再三的叮嚀?就是因為怕亡津液。這叫保胃氣,存津液。這句話不是空話,在它的條文里是有反映的。那大家就問了,保胃氣,存津液,在條文上有這句話嗎?是陳修園總結的,因為陳修園這個醫學家對張仲景還是非常崇拜的,他把《傷寒論》看了又看,讀了又讀,后來寫成《傷寒論淺注》、《長沙方歌括》,最后他提出來,說《傷寒論》一部書就是保胃氣,存津液,以正氣為主的,這是他的總結之話。那么陳修園從哪總結出來的?就像這一條,這兩條都有存津液的意思,不能太過,一個太過了,就出毛病了。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陰則絕。浮,大浮數動滑,屬于陽。芤屬于陰氣不足,芤形浮大軟如蔥,按之旁有中央空,是主于血液不足的一個現象。脈浮而芤,浮為陽氣有余,芤就為陰氣的不足,所以說浮為陽,芤為陰。浮為陽氣有余,陽熱有余,芤為陰液不足,那么以有余的陽氣加臨在不足的陰液上,這兩個互相搏、互相逼迫,胃里邊是非生熱不可的。為什么?它陽氣有余啊,陰氣不足,津液不足啊。那么胃氣一生熱了就陽邪盛。胃氣生熱,胃氣一生熱陽氣還盛,陽邪獨盛于內,而不能夠與陰互相調和,在大便成硬,其陽則絕,陽和陰就孤絕了,就得不到陰的調節,陰陽就不調和了,形成了一個偏盛偏衰的其陽則絕的一個病理局面。這個絕也是孤絕了。上邊兩條是從治法(發汗太過、汗出太多)來分析,這條是從脈上來分析。

    下邊還是從脈到病理,從病理到癥狀,從癥狀到治療,來解決這個陰不足的問題。趺陽脈浮而澀。古代的時候切脈是握手必及足,按寸必及尺。握手必及足,足上脈有趺陽脈,是后天的胃脈、主腑之脈,也有太溪脈、少陰之脈。少陰者先天之本也,跌陽者是后天的根本。古代的時候看脈有三部九候,現在不再用了,這個趺陽脈就指胃脈而言,在腳上叫趺陽,在我們寸關尺,在寸口脈來說,就是脾胃之脈,也可以這么講。浮和澀,浮是主于陽盛,澀主于陰虛。浮,胃氣就強,強是什么?因為陽屬于胃,陽盛了胃陽就強、胃氣就盛。陰者主脾,陰要是不足了,那么脾的津液就不通了,脾的津液就不能運了。這樣浮澀相搏,一個陽,一個胃陽,澀,是反映到陰,脾陰。脾胃的陽加在這個不足的脾陰,這樣互相逼迫,大便則難,大便就困難了,所以這個病就叫脾約病。脾約就是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這時候叫約,約就是津液不足。

    《內經》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脾是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為津液的來源是水谷,借著脾的運化,是這么來的。現在的問題是,脾陽盛,津液不足,所以脈浮而澀,浮就是胃氣強,胃的陽熱盛,那么,澀就是脾陰不足、津液不足,這時候津液就不能夠還于胃中。脾為胃行其津液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胃里的津液能夠分泌化成精微的東西,給肺及其他的臟器;另一個方面,脾也能夠把這些津液還于胃中,來調節胃燥。所以脾為胃行其津液就是有出、入兩個方面。現在的問題,脾受胃熱的要挾,脾不能把津液還于胃中。為什么?一個是強陽,一個是弱陰。兩個是敵對了,所以就不調節、不能自和,陰陽就不能自和了。脾的津液不能夠還于胃中,這時候小便則數,澀則小便數。小便越數脈越澀,因為小便數傷了津液。

    為什么小便反多?仲景說這叫津液偏滲,燥熱逼迫的,這就相搏。搏就是排擠,實際上這個搏就是有點兒逼迫的意思,胃的盛陽逼迫陰液,所以小便就多。要是小便少,津液還于胃中,就能夠調節這個胃燥了。現在是胃強脾弱,津液回不到腸胃里來,反倒受胃陽的要挾、受它的約束而逼迫下滲,小便反多。小便越多,津液越傷,胃氣越燥。所以本來由生理互相調節的脾陰、胃陽,現在變成了互相隔離,而且互相逼迫,胃陽逼迫脾陰,這樣就成了脾約。脾約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脾的陰不足了,脾的津液不充了,約者就是缺乏的意思;另外一個是脾陰被強大的胃陽所約束,不能夠把津液還到胃里,形成偏滲,小便就反多。這個什么病?這叫脾約病,就是陽明篇的總論里的三陽明,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脾約是什么樣的一個具體的病?就是大便堅,就是大便很硬,屎粒很小,大便硬還屎粒很小,很不容易排解出來。排泄大便非常困難,是經常性的。習慣性的大便的秘結,盡拉那個小糞點兒,就像珠算子那么大,很硬,在一塊堆積,很不容易下來。

    怎么治療呢?用麻子仁丸。不要用湯了,因為它不是說是一朝一夕的像陽明病,用承氣湯,一瀉下也就解決了。它是經常性的,習慣性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不能用湯藥,得用丸藥,丸以緩治,慢慢地來調節脾胃的陰陽不和,潤腸止燥,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個丸藥是潤腸的一個緩下之法。麻子仁丸的主藥是通腸潤燥、瀉胃治脾的,它有瀉胃治脾、通腸潤燥的作用。這個方子就是小承氣湯加芍藥、麻仁、杏仁。用小承氣湯來瀉胃強,胃強脾弱,用厚樸、枳實、大黃瀉胃實,脾弱是脾陰弱,所以加芍藥養脾陰,加麻仁、杏仁,這都是帶有油分的藥,有潤燥,潤肺、潤腸、潤胃的作用,同時還能使胃氣下降,有潤腸通幽,潤便治脾的作用。所以兩個方面,小承氣湯治胃強,瀉陽氣有余,瀉胃熱的有余;芍藥、麻仁、杏仁治脾約。這個藥潤滑,油性挺大,吃在嘴里還比較甜,對于大便干燥下不來,效果還是很好的。

    要使漸服法,不能一下吃很多。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開始時一次吃十丸。日三服,一天吃三次,一共吃三十丸。漸加,漸漸的往上加,從十丸,十二丸,吃十三丸,十四丸,加到什么時候為限?以知為度。吃藥以后就大便了,這時候很滑的就下來了,也不干燥了,這就可以了。這個麻仁滋脾丸效果是很好的,就是治習慣性的便秘的,經常大便解下困難,有的大便燥結解不下來,有點兒帶血的。有些男性好得痔瘡,他總解不下來,總努責,大便也干燥,有的時候痔瘡也破了,出血了。有的大便下不來,這個人煩躁。因為大便下不來他就煩躁,口臭。有的頭暈、煩躁,有點兒睡不好覺。所以這就不是一個單純習慣性便秘的問題,還會出現其他一些問題。口臭,煩躁,睡不好覺,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解大便的時候大便下血,痔瘡也發了,都由這個大便解不下來所引起。吃這個藥能使大便瀉下來,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那次在大連,有一個姓劉的,大便凝結下不來,嘴唇都起了一層皮,為什么?大便下不來,口唇發干,用舌頭這樣舔,口唇會起一層薄皮,干了,就再用舌頭舔,這皮越舔越厚,然后,他就不舒服了,皮往外裂,一裂嘴唇就出血絲,黏膜就破了。這個病總治不好,他找我看,后來我一了解,他大便硬結,是因為脾胃有熱,脾陰虧虛,而這個唇四白屬脾。脾胃熱了,脾陰虛了,口唇就會干燥。我就給他開的麻子仁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用它治習慣性便秘,的確是很好的。

    太陽病篇的發汗有好幾個方子,有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大小青龍湯,三個小汗法,適宜解決不同的表證。陽明病治里實以瀉下為主,它的瀉下也是不同的,大承氣湯是峻下之法,調胃承氣湯是和下之法,小承氣湯是緩下之法,麻子仁丸就叫潤腸之法,豬膽汁、蜜煎導、土瓜根皆是外導之法。這些方法雖然都是解決大便干燥的問題,但是病的深淺程度不同,病的燥結的部位也有不同,因此說陽明本身也有所不同,在瀉下的方面也有這樣的一些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學陽明病以下法為主,解決陽明病胃家實的問題,應該有一個全局的觀點。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脈象浮沉相對,浮為太過,屬陽;沉為不足,屬陰。陽脈微,指脈浮而按之微,即太陽中風的脈浮緩。陽脈實,指脈浮按之而不微,即太陽傷寒的脈浮緊。

    太陽中風則自汗出,若汗出少者,津液無大損傷,故謂為自和。若汗出多,致津液大量喪失,故謂之太過。太陽傷寒當發汗,但發汗取微似汗,若大發其汗而使汗出多者,亦為太過。無論自汗與發汗,汗出太過則津液亡失,必使陽絕于里,大便因而硬也。

    太陽中風自汗出,津液虛于表,故陽脈微;太陽傷寒無汗,津液充于表,故陽脈實。仲景于此不言脈浮緩、脈浮緊,而言陽微、陽實者,正是教人明白所謂陽絕于里者為津液絕于里也。書中所論亡陽亦多指亡津液,一些注家執定陽即熱,甚為不當。

    在脈學上,太過為陽,不及者為陰。仲景著作中,脈的陰陽在部位、取法、機能、物質上各有所指,并無玄虛之弊。茲舉本書為例:第六條,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其陰陽指尺部與寸部。第十二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其陰陽指脈的內外,既有機能上的又有物質上的。本條脈陽微、陽實是指浮脈而言。所以讀仲景書要琢磨文義的真正涵義,是要下苦功夫的。本條屎硬不該以大承氣湯攻之,自不待言。

    1.陽,和陽脈實中的陽字,均指浮脈。微是細而虛(無力)的兼像。脈陽微即浮而微,乃太陽中風的浮弱脈。陽脈實者,即太陽傷寒的浮緊脈。

    2.汗出太過,則大量亡失津液。

    3.陽,指津液,參考27條注可知。絕不能機械的理解為竭絕,當是津液亡失太過的意思。


    子恒試注

    “脈陽微”應改為“陽脈微”,陽脈指浮取之脈(互參第94條),陽脈微指太陽中風言,太陽中風證,脈浮緩自汗出,若脈微說明邪氣已弱,汗出減少,是營衛調和的征兆。如果太陽中風證,汗出較多,必然傷陽,即桂枝加附子湯證,是汗出太過所致。陽脈實是指太陽傷寒所言,太陽傷寒,脈浮緊,治療當辛溫發汗,若發汗太過,津液受損甚至亡失,大便必然因此而硬,是太陽轉屬為陽明病。

    條文互參

    第94條: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前文提要

    225條: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227條:脈浮發熱,口干鼻燥,能食者則衄。

    228條: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229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232條:脈但浮,無余癥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233條: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237條: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239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241條: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2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24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自我測驗

    第245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復制可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WWW色|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爱情岛亚洲AV永久入口首页|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 jizz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入口|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91|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小草|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高潮喷水|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 苍井空毛片精品久久久|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日本成熟少妇激情视频免费看| 日韩精品国产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