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長白靈光塔,在整個東北地區都是赫赫有名的。 小編為何這么說呢? 因為長白靈光塔在東北的歷史地位可是不一般呀。 長白靈光塔建于唐渤海時期,是我國東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古塔,也是唐渤海國遺存的一件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物。 塔身高13米,塔基為等邊四邊形,塔高五層,青磚結構。雖歷經滄桑變遷,萬物傾覆,唯此塔依然如故,巋然不動。寶塔居高臨下,鴨綠江在其腳下日夜不息的流過,凡是到過長白縣的中外游人,游塔山、觀古塔、俯瞰一江兩國風光,在塔前留影紀念,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活動。 該塔為磚砌造,方形,5層,由塔剎、塔身和地宮三部分構成,為密檐樓閣式,通高13米。塔身自下而上層層收斂,高度也漸次減低,各層上部均作疊澀出檐,以平行疊澀與菱角牙子交互砌筑,檐角略微翹起,上吊風鈴。塔身正面第一層設拱券門,圓弧的券頂曲線,可謂是點睛之筆的妙造,給以直線結構為主調的塔身增添了活力;其它各層或設方形小龕,或設涂抹朱紅的方形直欞窗。塔身內部為空筒式結構,惟各層之間作出平行疊澀樓層,中間留空井,上下相通。此塔的整個建筑造型風格,樸素無華,給人以莊重、沉穩之感。 關于靈光塔的建筑年代,文獻記載殊少,《長白匯征錄》有載:“塔身五層,圍八丈,雖無碑碣可考,按法庫門古塔,金石家稱為元塔,以此類推,其為遼元間古跡無疑。”《長白山江崗志略》也有小記:“此塔相傳唐時所建,塔底磚方可盈尺,泥質不甚細膩;塔頂明時被烈風吹折,今尚闕。”從以上兩種記載看,一種是簡單的類比,一種是以相傳為信,顯然并不可靠。 真正解開這座古塔建筑年代之謎,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對此塔作了詳實的測繪和多種因素的分析與研究,在類別比較上,靈光塔與中原地區的唐代磚塔在建造風格上極為相似,如陜西西安的小雁塔、河南登封的法王寺塔;在地理位置上,長白縣在唐代屬渤海轄地,此地渤海遺跡頗多。將諸多因素綜合起來看,認定靈光塔是一座唐代渤海時期的建筑,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跟著小編看過來,這里是重點:渤海塔目前發現有3處(不包括石燈塔),都在吉林省,一為琿春馬滴達塔,二為和龍貞孝公主墓塔,再就是長白靈光塔。前二者均在早年倒塌,僅剩廢墟,不能觀其全貌;只有靈光塔獨存,且保存尚好,這是極為難得的,其學術研究價值更顯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