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
1 肩關節脫位
分4型:前脫位、后脫位、盂上脫位、盂下脫位。最多見的是前脫位
臨床表現:方肩
杜加氏征,Dugas征(+)
發生率占首位
2002 B型題
A.“餐叉”樣畸形
B.下肢短縮、外旋畸形
C.腕下垂
D.下肢短縮、內旋、內收畸形
E.Dugas征陽性
68.肩關節脫位(E)
2003 A2型題
130.中年男性,右上肢外展牽拉傷,患肩疼痛,以健手托患側前臂。檢查患側方肩,杜加氏征陽性。其可能的診斷是
A.鎖骨骨折
B.肱骨解剖頸骨折
C.肱骨頸骨折
D.肩關節脫位(D)
E.肩鎖關節脫位
2004 B1型題
A.手術應做到死骨摘除徹底
B.X線片可見Codman三角
C.杜加征陽性
D.傷后出現“餐叉”樣畸形
E.早期局部分層穿刺有助于診斷
120.肩關節脫位(C)
2005 A2型題
83.一成年男性,右肩部摔傷活動受限,來診時見其以左手托右側前臂,方肩畸形:將其右手搭在左側肩部,則右肘不能靠近胸壁。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
A、肩關節脫位(A)
B、肩鎖關節脫位
C、鎖骨骨折
D、肩關節周圍炎
E、肩部骨折
2 肘關節脫位
發生率第二。特異表現——肘后三角關系完全破壞
可能因過度腫脹而引發前臂缺血性攣縮
2002 2003 A1型題
41.肘關節脫位的特有體征是
A.患肘腫痛、不能活動
B.以健側手托患側前臂
C.肘后三角關系正常
D.肘后三角關系異常(D)
E.肘關節處于半伸直位
3 橈骨頭半脫位
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傷后肘關節略屈曲,橈骨頭處有壓痛,肘后三角關系正常。
2003 A2型題
51.4歲男孩,媽媽在給穿衣服時牽拉左腕,患兒突然大哭,左肘功能障礙,左手不肯拿取玩物。其可能的診斷是
A.左肘關節脫位
B.左肱骨髁上骨折
C.左肱骨內髁撕脫骨折
D.左肱骨外髁撕脫骨折
E.左橈骨頭半脫位(E)
2004 A2型題
103.3歲男童,母親為之穿衣牽拉右手臂后突然哭鬧,不敢屈肘持物。其診斷應首先考慮
A.右肱骨髁上骨折
B.右肩關節脫位
C.右肘關節脫位
D.右腕關節脫位
E.右橈骨頭半脫位(E)
4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后脫位多見,髖關節前脫位少見
[髖關節后脫位]
臨床表現: 1 外傷史
2 患肢短縮,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3 大粗隆上移
4 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
治 療: Allis復位法;皮牽引2~3周
[髖關節前脫位]
臨床表現: 1 外傷史
2 患肢短縮,髖關節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3 腹股溝處腫脹,可摸到股骨頭
2001 A1型題
67.髖關節后脫位的典型畸形是髖關節
A.屈曲、內收、內旋(A)
B.屈曲、內收、外旋
C.屈曲、外展、內旋
D.屈曲、外展、外旋
E.屈曲、外旋
[解] 典型畸形
1 患肢短縮,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2 大粗隆上移
2003
146.髖關節后脫位
A.易發生肱動脈損傷
B.易發生胭動脈損傷
C.易發生缺血性骨壞死
D.易發生橈神經損傷
E.易發生坐骨神經損傷(E)
2001 A3/A4型
男,45歲,乘汽車時急剎車,左髖關節挫傷,X線示股骨頭向后方脫位,未見股骨頭及髖臼骨折
156.髖關節的畸形位置應該為
A. 屈曲、內旋、內收 (A)
B. 屈曲、內收、外旋
C. 屈曲、外展、外旋
D. 屈曲、外展、內旋
E. 過伸位、內收、內旋
157.首選的治療方案是
A.手法復位,無需特殊處理
B.切開復位,內固定
C.切開復位,外固定
D.手法復位,皮牽引 (D)
E.手法復位,骨牽引
2002 A2/A4型題
男性,35歲,駕車肇事,右髖致傷劇痛。檢查見右下肢短縮,內旋位、內收位彈性固定。右足不能背屈。
139.為明確診斷首先應提出的檢查
A、肌電圖
B.CT
C、MRI
D.X線片(D)
E.血型及血常規
140.如果經檢查確定為髖關節后脫位,其治療方法應盡早考慮
A、下肢皮牽引復位 (A)
B、下肢骨牽引復位
C、手法復位
D、手術切開復位
E、鎮靜止痛肢體重力復位
141.該損傷容易出現的晚期并發癥是
A、坐骨神經損傷
B.急性骨萎縮
C.股骨頭壞死(C)
D.下肢深靜脈血栓
E.下肢淋巴水腫
2004 A2型題
84.某中年男性,乘汽車時發生車禍,傷后右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患肢短縮,早屈曲、內收、內旋畸形,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
A.髖關節結核
B.髖關節脫位(B)
C.髖關節骨折
D.股骨干骨折
E.股骨頸骨折
脊柱和骨盆骨折
脊柱骨折多發生于:頸椎5~6;胸腰段。
2002 2003 A2型題
48.某建筑工人,從高處墜落,腰背挫傷,雙下肢弛緩癱瘓,來院急診。檢查見腰部不能活動,雙側腹股溝以下感覺、運動及反射消失。X線顯示胸12椎體壓縮性骨折。入院后2小時其雙下肢功能逐漸恢復。該患者的脊髓傷可能是
A.脊髓震蕩(A)
B.脊髓出血
C.脊髓水腫
D.脊髓受壓
E.馬尾損傷
[解] 與腦震蕩相似,是最輕微的脊髓損傷。脊髓受到強烈震蕩后,立即發生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全部喪失。數分鐘或數小時后完全恢復。
2000 A2型題
117.男,25歲,高空墜地,現場見:患者清醒,胸10-11壓痛,劍突以下感覺運動障礙,最恰當的急救搬運是
A.一人摟抱
B.一人抬頭,一人抬足
C.一人背運
D.二人扶架而走
E.病人平臥木板搬運(E)
2001 A3/A4型題
男,35歲,從高處跳下時,雙下肢頓時感到無力
151.急救運送的方法是
A.雙人扶著讓病人走
B.一人背著運送
C.一人抱著運送
D.一人抬頭,一人抬腳運送
E.躺在木板床上運送(E)
152.在急診室骨科首先做的影像學檢查是
A.MRI
B.CT
C.核素骨掃描
D.X線(D)
E.B型超聲
153.如果檢查顯示胸椎壓縮性骨折,并有骨塊進入椎管,應采取的治療方法是
A.牽引
B.仰臥硬板床,背部墊高
C.雙桌法過伸復位
D.早期背伸鍛煉
E.及早手術解除脊髓壓迫(E)
162 高位截癱患者早期排尿障礙表現為
A.尿失禁
B.尿潴留(B)
C.無尿
D尿崩癥
E.少尿
[解] 高位截癱患者排尿障礙表現為:
早期——尿潴留
晚期——尿失禁
2000
89.易發生休克的骨折
A.骨盆骨折 (◎)
B.肱骨髁上骨折
C.股骨頸骨折
D.鎖骨骨折
E.Colles骨折
2001 A1型題
63.疑為骨盆骨折的患者來院急診,最首要的檢查應是
A.X線片(A)
B.MRI
C.核素骨掃描
D.肛門指診
E.CT
下肢骨折
1 股骨頸骨折
● 按骨折線部位分類:
1 股骨頭下骨折 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機會大
2 經股骨頸骨折 可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骨折不愈合
3 股骨頸基底骨折 骨折容易愈合
● 按X線表現分類:
1 內收骨折(Pauwells角>50°) 不穩定型骨折
2 外展骨折(Pauwells角<30°)>30°)>
● 臨床表現
患肢呈屈曲外旋畸形,外旋角度在45°~ 60°之間
(若>60°,達到90°應懷疑轉子間骨折)
● 治療:
1 內收骨折(Pauwells角>50°) 手術治療(內固定、人工關節置換術)
2 外展骨折(Pauwells角<30°)>30°)>
2000 2003
90.易發生缺血性壞死的骨折
A.骨盆骨折
B.肱骨髁上骨折
C.股骨頸骨折(◎)
D.鎖骨骨折
E.Colles骨折
[解] 股骨頸骨折——股骨頭下骨折、經股骨頸骨折
145.股骨頸骨折
A.易發生肱動脈損傷
B.易發生胭動脈損傷
C.易發生缺血性骨壞死(C)
D.易發生橈神經損傷
E.易發生坐骨神經損傷
2001 A1型題
62.股骨頭的主要血液供應來源是
A.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A)
B.股圓韌帶內的小凹動脈
C.股骨干的滋養動脈升支
D.閉孔動脈
E.陰部內、外動脈
2000 A3/A4型題
65歲婦女,在地上滑倒,造成股骨近端骨折
159.下列骨折類型預后最差的是
A.頭下型(A)
B.經頸型
C.基底型
D.粗隆間
E.粗隆下
160.如果是頭下型骨折,并有移位,治療應該是
A.牽引至愈合
B.手法整復后石膏褲
C.手法整復,外固定架
D.人工關節置換(D)
E.復位物理治療
2004 A1型題
6.穩定型股骨頸骨折是
A.頭下骨折
B.經頸骨折
C.基底骨折
D.內收骨折
E.外展骨折(E)
[解] 股骨頸外展型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的骨折,屬于——穩定性骨折;
2002 2003 A1型題
36.股骨頸骨折內收型其Pauwel角度是
A、大于50度(A)
B、小于50度
C、小于40度
D、小于30度
E.等于30度
[解] Pauwels角大于50°的骨折,稱為內收型骨折——不穩定型骨折。
2002 A2型題
47.老年女性,不慎摔倒,左髖部著地,當即左髖劇痛,不能站立,急診來院。檢查見左下肢縮短,外旋畸形。其最可能的診斷是
A.左髖關節前脫位
B.左髖關節后脫位
C.左髖關節中心脫位
D.左股骨頸骨折(D)
E.左股骨干骨折
[解] 患肢呈屈曲外旋畸形,外旋角度在45°~ 60°之間
(若>60°,達到90°應懷疑轉子間骨折)
2000 A2型題
30.女,60歲,不慎路滑跌倒,右臀部著地,扶起不能行走,右髖部明顯壓痛,經X線攝片診斷為右股骨頸骨折,其右下肢畸形的位置應是
A.屈曲內旋
B.屈曲外旋(B)
C 屈曲內收
D.延長內旋
E.短縮外旋
131.男,70歲,走路摔倒后疼痛,不能行走。檢查:右側下肢縮短,外旋畸形,其臨床診斷可能是
A. 髖關節脫位
B.髖關節挫傷
C. 髖臼骨折
D. 股骨頸骨折 (D)
E.髖骨翼骨折
2 股骨干骨折
2000 A1型題
63.股骨干骨折髓內針內固定的明確指征,不包括
A.非手術治療失敗
B.伴有多發性損傷
C.粉碎性骨折 (◎)
D.老年人不宜臥床過久者
E.3歲以內兒童
2002 A3/A4型題
一臀位娩出嬰兒,生后發現左大腿腫脹、縮短畸形,并有異常活動。
157.如經檢查診斷為左股骨干骨折,其首選的治療方法應該是
A.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
B.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
C.垂直懸吊牽引
D.蛙位石膏外固定
E.將傷肢用繃帶固定于胸腹部(E)
3 脛腓骨骨折
脛骨骨折——脛骨中下1/3骨折,
脛骨上1/3骨折,可致脛后動脈損傷,引起下肢嚴重血循環障礙。
脛骨中1/3骨折,最容易發生的并發癥是骨筋膜室綜合征
脛骨中下1/3骨折,損傷營養動脈,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脛骨下1/3骨折,愈合慢容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2002 2003 A1型題
18.脛骨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
A.上端干骺端部位
B.橫切面三棱形部位
C.橫切面四邊形部位
D.橫切面三棱與四邊形移行部位(◎)
E.踝上部位
[解] 脛骨中上段的橫切面是三棱形,至下1/3呈四方形,兩者移行交接處,骨的形態轉變,是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
2001 A1型題
66.脛骨中下1/3骨折最常見的并發癥是
A.血管損傷
B.神經損傷
C.損傷性骨化
D.骨筋膜室綜合征
E.骨折遲延愈合(E)
[解] 1 脛骨中下1/3骨折,損傷營養動脈,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2 脛骨中下1/3和中上1/3骨折,因兩段骨折,更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2001 A2型題
122.男,35歲,脛骨中1/3骨折,最容易發生的并發癥是
A.腘動靜脈受壓
B.骨筋膜室綜合征(B)
C.腓總神經損傷
D.骨折延遲愈合
E.膝關節僵硬
2004 A2型題
105.男性,35歲,因車禍右小腿受傷,經拍X線片,診斷為右脛骨中下1/3交界處斜形骨折,其易發生
A.骨筋膜室綜合征
B.脂肪栓塞
C.延遲愈合或不愈合(C)
D.血管損傷
E.神經損傷
上肢骨折
1 鎖骨骨折
多發生在鎖骨中段,若移位明顯,可引起臂叢神經損傷。
無移位骨折可不做特殊治療,有移位的中段骨折,手法復位8字繃帶固定
2003 A2型題
51.中年,男性,不慎跌倒摔傷右肩。以左手托右肘部來診。頭向右傾,檢體見右肩下沉,右上肢功能障礙。胸骨柄至右肩峰連線中點隆起,并有壓痛,其可能的診斷是
A.肩關節脫位
B.鎖骨骨折 (◎)
C.肱骨外科頸骨折
D.肩胛骨骨折
E.肱骨解剖頸骨折
[解] 鎖骨骨折好發于中1/3,骨折后,體態常表現為患側肩下沉,多用健側手托患肢肘部,頭向患側傾斜。
2 肱骨外科頸骨折
2002 2003 A1型題
85.肱骨外科頸骨折的部位是
A.肱骨大、小結節交界處
B.肱骨大、小結節移行為肱骨干的交界處(B)
C.肱骨頭周圍的環形溝
D.肱骨頭與肱骨干的交界處
E.肱骨上端干骺端處
2000 A1型題
143.男,54歲,因外傷造成右肱骨外科頸骨折,臂不能外展,三角肌表面皮膚麻木,考慮是損傷了
A.橈神經
B.尺神經
C.腋神經 (◎)
D.正中神經
E.肌皮神經
[解] 腋神經損傷癥狀——三角肌、小圓肌麻痹導致臂不能外展至水平高度,三角肌萎縮,肩頭下陷,肩部外側有范圍極小的感覺障礙。
3 肱骨干骨折
2000 A2型題
116.男,30歲,被槍彈擊傷上臂中段,體檢:垂腕,各手指不能伸直,拇指、食指、中指背側麻木,肘關節屈伸活動正常。X線示:肱骨中段見1個彈頭形狀的金屬異物,骨質未見斷裂。其最可能的神經損傷是
A.橈神經(A)
B.正中神經
C.尺神經
D.臂叢神經
E.以上皆不正確
2001 A1型題
5.肱骨中段骨折,最容易損傷的神經是
A.尺神經
D.橈神經 (◎)
C.正中神經
D.肌皮神經
E.腋神經
[解] .肱骨中段有一橈神經溝,橈神經緊貼通過。
4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發生神經(橈、尺、正中)、血管(肱動脈)損傷
易發生伏克蔓肌攣縮
[上肢神經損傷的鑒別]
1 手的畸形
① 正中神經損傷——猿手(魚際肌萎縮)
② 橈神經損傷——垂腕(手腕部下垂、不能平抬手部)
③ 尺神經損傷——爪手
2 手的神經障礙
① 正中神經損傷——掌面橈側三指半的手掌相應部皮膚和橈側三指半的末節背面皮膚感覺障礙;拇指與掌平,不能與掌面呈直角,本能與小指對合。
② 橈神經損傷——手背面相當于第1~3掌骨間的皮膚感覺障礙,各指的掌指關節不能伸直,拇指外展受限。
③ 尺神經損傷——手掌面和背面尺側一指半及手掌相應部位皮膚感覺障礙。無名指及小指的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不能伸直,各指不能自動分開和靠攏,指間不能夾住紙片。
2002 A1型題
97.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見于
A.老年女性
B.老年男性
C.兒童(C)
D.中年女性
E.中年男性
2000 A3/A4型題
6歲男孩,摔倒時左手撐地,即出現左肘部疼痛、腫脹,橈動脈搏動減弱。
140.傷后有垂腕表現,可能是
A.肌損傷
B.正中神經損傷
C.撓神經損傷(C)
D.尺神經損傷
E.缺血性肌攣縮
2000 B1型題
A.肱骨髁上骨折
B.股骨頸骨折
C.股骨干骨折
D.腓骨上段骨折
E.脛骨下1/3骨折
103.易發生延遲愈合的是 (E)
104.易發生神經損傷的是 (A)
105.易發生伏克蔓肌攣縮的是(A)
2000 A3/A4型題
6歲男孩,摔倒時左手撐地,即出現左肘部疼痛、腫脹,橈動脈搏動減弱。
139.最可能的診斷是
A.橈骨頭半脫位
B.橈骨頭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C)
D.肱骨干骨折
E.尺骨鷹嘴骨折
2004 A2型題
104.男性兒童,左肘摔傷急診就,小夾板外固定后,前臂高度腫脹,手部青白發涼,麻木無力,經拍X線片,診斷為左肱骨髁上骨折,若不及時處理,其最可能的后果是
A.感染
B.缺血性骨壞死
C.骨化性肌炎
D.關節僵硬
E.缺血性肌攣縮(E)
5 橈骨下端骨折
是指距橈骨下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
1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側面“餐叉”;正面“槍刺”畸形。
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
2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移位畸形與Colles相反。
2000 2001 2002 A1型題
62.伸直型橈骨下端骨折的畸形是
A.垂腕型
B.銀叉型 (◎)
C.尺偏型
D.爪型
E.僵硬型
2005 A2型題
84.女性,68歲,不慎跌倒,手掌著地受傷腕部出現“槍刺”樣畸形,X線檢查證實為Colles骨折,其最適合的固定方法是
A、持續骨牽引
B、持續皮牽引
C、外固定架固定
D、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
E、切開復位髓內針固定
骨折的愈合
2002 A1型題
38.骨折愈合的第二期是
A.原始骨痂形成期(A)
B.血腫機化演進期
C.骨痂改造塑形期
D.膜內化骨吸收期
E.軟骨內化骨吸收期
[解] 見下表
2003 2004 A1型題
111.骨折血腫機化演進期一般需要
A.3天
B.5天
C.1周
D.2周 (◎)
E.3周
[解]
●骨折的愈合表:
血腫機化演進期 | 骨折后2周完成 | X線無變化 |
原始骨痂形成期 | 骨折后4~8周 | 有梭形骨痂陰影,骨折線可見 |
骨痂改造塑型期 | 骨折后8~12周 | 骨折線完全消失 |
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1 全身因素
年齡、健康狀態
2 局部因素
1) 骨折的類型和數目
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
3) 軟組織損傷程度
4) 軟組織嵌入
5) 感染
3 治療方法的影響
骨折臨床愈合標準:
①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
②局部無異常活動
③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前平舉1公斤1分鐘;
下肢平地連續步行3分鐘,不少于30步。
④X線片顯示連續性骨痂,骨折線已模糊。
2000 A1型題
33.骨折臨床愈合標準,錯誤的是
A.患肢無縱軸叩擊痛
B.局部無異常活動
C. X線攝片骨折線消失(C)
D. 解除外固定后不變形
E.受傷上肢向前平舉1公斤持續1分鐘
骨折的急救及治療
2000 A1型題
61.骨折的治療原則中,除復位、固定還有
A.抗感染
B.功能鍛煉(◎)
C.內外用藥
D.物理治療
E.止痛鎮靜
2001 A1型題
71.骨折治療的基本原則是
A.復位后固定,給予促進骨折愈合
B.手法復位,外固定,給予活血化瘀藥物
C.切開復位,內固定,給予抗生素
D.復位后固定,并開始功能鍛煉(◎)
E.復位后固定,待解除固定后開始功能鍛煉
2002 A1型題
30.骨折的急救不包括
A.一般處理
B.創口包扎
C.妥善固定
D.迅速運輸
E.開放骨折復位(E)
[解] 開放性骨折無須現場復位
2004 A1型題
4.骨折的治療原則是
A.創口包扎
B.迅速運輸
C.積極手術
D.正確搬運
E.復位固定功能鍛煉(E)
骨折的并發癥
1 早期——①休克、②脂肪栓塞綜合征、③重要內臟器官損傷、④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⑤骨筋膜室綜合征
2 晚期——①墜積性肺炎、②褥瘡、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④開放性骨折感染、
⑤骨化性肌炎、⑥創傷性關節炎、⑦關節僵硬、⑧急性骨萎縮、⑨缺血性
骨壞死、⑩缺血性肌攣縮
2002 2001 A2型題
95.屬于骨折早期并發癥的是
A.創傷性關節炎
B.缺血性骨壞死
C.關節僵硬
D.骨筋膜室綜合征(D)
E.墜積性肺炎
2000 A1型題
32.關節內骨折最常見的并發癥是
A. 創傷性關節炎(A)
B.缺血性骨壞死
C、骨化性肌炎
D.骨生成異常
E.骨折不愈合
2002 2005 A1型題
34.骨折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精神刺激
B.疼痛刺激
C.骨折出血(C)
D.不正確的搬運
E.不正確的固定
2003 A1型題
96.屬于骨折早期并發癥的是
A.急性骨萎縮
B.血管神經損傷(B)
C.缺血性骨壞死
D.創傷性骨關節炎
E.關節僵硬
2004 A1型題
31.屬于骨折早期并發癥的是
A. 關節僵硬
B.脂肪栓塞(B)
C.損傷性骨化
D. 創傷性關節炎
E.急性骨萎縮
3.骨折引起脂肪栓塞是由于
A.病人肥胖
B.脂肪肝
C.骨筋膜室壓力過高(C)
D.創傷的應激作用
E.靜脈壓力增高
[解] 脂肪栓塞是骨折的早期并發癥之一,在成人,由于骨折處髓腔內血腫壓力過大,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引起脂肪栓塞。
31.屬于骨折晚期并發癥的是
A、直腸損傷
B、脂肪栓塞
C、骨生長異常(C)
D、骨折處感染
E、骨筋肷室綜合征
2004 A1型題
2.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有
A.疼痛刺激
B.感染(B)
C.休克
D.失血
E.組織液丟失
2000 A1型題
60.關節扭傷、脫位及關節附近骨折晚期最易發生
A.骨肉瘤
B.損傷性骨化 (◎)
C.骨結核
D.骨髓炎
E.腱鞘炎
骨 折
概述
●依據穩定程度分類:
穩定性骨折——裂紋骨折、青枝骨折、橫行骨折、壓縮骨折、嵌插骨折
不穩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
●骨折特有體征:
畸形、異常活動、骨擦音/骨擦感
●診斷骨折的重要檢查方法——X線檢查(包括鄰近一個關節在內的正、側位片)
●骨折的并發癥:
1 早期——①休克、②脂肪栓塞綜合征、③重要內臟器官損傷、④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⑤骨筋膜室綜合征
2 晚期——①墜積性肺炎、②褥瘡、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④開放性骨折感染、
⑤骨化性肌炎、⑥創傷性關節炎、⑦關節僵硬、⑧急性骨萎縮、⑨缺血性
骨壞死、⑩缺血性肌攣縮
●骨折的愈合:
血腫機化演進期 | 骨折后2周完成 | X線無變化 |
原始骨痂形成期 | 骨折后4~8周 | 有梭形骨痂陰影,骨折線可見 |
骨痂改造塑型期 | 骨折后8~12周 | 骨折線完全消失 |
●骨折臨床愈合標準:
①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
②局部無異常活動
③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前平舉1公斤1分鐘;
下肢平地連續步行3分鐘,不少于30步。
④X線片顯示連續性骨痂,骨折線已模糊。
●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1 全身因素
年齡、健康狀態
2 局部因素
1) 骨折的類型和數目
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
3) 軟組織損傷程度
4) 軟組織嵌入
5) 感染
3 治療方法的影響
●骨折的治療原則:
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一 復位的標準:
功能復位——①局部移位完全矯正
②短縮移位,成人下肢不超過1 村民
③成角移位, 下肢側方成角移位必須完全復位,前、后成角可以輕微
④長骨干橫形骨折,骨折端對位至少達1/3左右,干骺端至少對位3/4
二 固定的方法:
1 外固定——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展架、持續牽引、外固定器
2 內固定——鋼板、螺絲釘、髓內釘等
三 功能鍛煉:
早期——骨折后1~2周,患肢肌主動舒縮活動為主(肌張力運動)
中期——骨折2周以后,骨折上、下關節活動
晚期——肢體運動,輔以理療、藥物薰洗
2000 A1型題
59.骨折的專有體征是
A.疼痛
B.瘀斑
C.功能障礙
D.腫脹
E.反常活動(◎)
[解]
骨折的一般局部表現——局部疼痛、局部腫脹、瘀斑、功能障礙
骨折的特有體征——畸形、反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的特有體征真是太重要了,連續4年出題)
2001 A1型題
59.骨折的專有體征是
A.骨磨擦音(A)
B.疼痛與壓痛
C.局部腫脹
D.功能障礙
E.血運不良
2003 A1型題
31.骨折的特有體征是
A.疼痛與壓痛
B.功能障礙
C.腫脹與瘀斑
D.骨擦音和骨擦感(◎)
E.患肢循環障礙
2004 A1型題
1.骨折的專有體征是
A.局部疼痛
B.局部腫脹
C.局部淤斑
D.反常活動(D)
E.功能障礙
2004 A1型題
30.屬于骨折全身表現的是
A.休克(A)
B.腫脹
C.疼痛
D. 畸形
E. 瘀斑
2001 A1型題
60.屬于不穩定性骨折的是
A.嵌插骨折
B.青枝骨折
C.橫骨折
D.裂縫骨折
E.斜骨折(◎)
[解] 屬于不穩定性骨折的是: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
33.屬于穩定骨折的是
A .粉碎骨折
B.嵌入骨折 (B)
C. 斜形骨折
D. 螺旋骨折
E.椎體1/3骨折
2000 A1型題
58.運動系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檢查方法是
A.X線片 (◎)
B.CT
C.MRI
D.理學
E.肌電圖
2001 A2型題
121.男,16歲,右肘部摔傷2天。右肘關節腫脹,壓痛明顯,活動受限,內上髁處有骨擦感。對診斷有意義的首先檢查是
A.核素骨掃描
B.X線攝片(B)
C.B型超聲
D.CT
E.MRI-
2002 A3/A4型題
一臀位娩出嬰兒,生后發現左大腿腫脹、縮短畸形,并有異常活動。
156.為確定診斷首選的檢查是
A.血常規
B.出凝血時間
C.X線片(C)
D.CT
E.MRI
2003 A1型題
110.骨折X線檢查的重要意義是
A.了解骨折的發生機制
B.明確骨折的診斷 (◎)
C.判斷骨折的預后
D.了解組織的損傷情況
E.了解骨質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