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門穴位位置魂門穴位于背部脊柱區,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 魂門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針灸資生經》。 魂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俯伏或俯臥取穴,魂門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3寸處取穴。 生理解剖有背闊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經后支。 魂門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后支。分布著第七、八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皮膚由第八、九、十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重疊分布。(參看肝俞穴)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后鋸肌→豎脊肌。 布有第七、八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和肋間動、靜脈后支。 魂門穴的作用魂門穴意義:肝臟的陽熱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行 功效作用:疏肝理氣,降逆和胃,魂門穴有舒肝和胃、清利頭目的作用。 主治疾病魂門穴主治肝、胃及局部疾患:如脘腹脹滿、胸痛徹背、嘔吐呃逆、飲食不下、胃脘疼痛、腹中雷鳴、小便黃赤、頭痛頭昏、黃疸、眩暈等。 現代又多用魂門穴治療肝炎、膽囊炎、胸膜炎、胃炎、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等。 魂門穴主治胸脅脹痛,脊背疼痛,嘔吐,食不化,泄瀉等。 消化系統疾病:肝炎,膽囊炎,胃炎,胃痙攣,食道狹窄,消化不良;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神經癥,癔病; 其它:心內膜炎,胸膜炎,肌肉風濕病。 穴位配伍魂門穴配陽陵泉穴、支溝穴治胸肋痛。 魂門穴配中都穴、陽陵泉穴,有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的作用,主治胸脅脹痛。 刺灸法治法:風濕則補而灸之,風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魂門穴解析魂,肝之神也,陽熱風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臟的陽熱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魂門為經穴名(Húnmén)。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魂即靈魂,門即門戶,肝藏魂,魂指肝,穴與肝俞平列,如肝氣出入之門戶,故名魂門。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胸脅脹滿。 《針灸大成》:胸背連心痛。 |
|